第四百四十四章 翟俊山(第1/3 頁)
李大虎之前是想過,這一萬兩千明軍,會不會分批次前往海州的。
如果這樣的話,他就算是隊伍盡數出擊,也未必能夠阻攔多少。
這對於李大虎來說,是一個極其麻煩的處境。
同時也想過,明軍因為不敢交鋒,而直接逃走。
甚至於,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明軍既然在與大乾的交鋒中,佔盡便宜,會不會跟先前高橋鎮的藤甲軍一樣,主動出擊。
跟自己打一場聲勢浩大的野戰。
但是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過,這些明軍會直接停下來,然後搞一場烏龜戰術,就地駐紮。
當他聽說,對方的明軍,以極其快的速度收縮,並且開始修築防禦工事的時候,他都有些搞不懂了。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對面的明軍的操作,著實有些匪夷所思了。
他們是想等待援兵,還是要玩一場以逸待勞?
李大虎有些搞不懂明軍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畢竟他不是明王朝那邊的官員,自然是無法理解孫元化、武之文、宋統殷他們的難處。
他們當官也不容易啊,上頭有人盯著,一個搞不好就要拿他們的腦袋,而下頭的官員們很多也是陽奉陰違,並沒有多少人會真正用心的去執行他們的命令。
這吩咐下去十件事,有個兩三件能夠得到真正的落實就是很不錯!
尤其是,在前輩們,前赴後繼,吃了那麼大虧之後,由不得宋統殷不謹慎。
因為現在形勢變了,之前是大明可以輸無數次,而偽乾輸一次,就是滅頂之災。
可現在的情況,已經衍變成,大乾可以吃無數次的虧,但是隻要讓大乾贏一次,大明的官員就要面臨滅頂之災。
所以宋統殷在綜合了實力之後,做出了在他看來,最明智的選擇。
所以李大虎他不理解這些明軍會做出明顯不符合軍事策略的選項。
在看他來,如果打不過的話,要麼分兵前進,要麼是戰略撤退,不管怎麼做都比留下來等死要強得多。
不過他又不是明軍將領,他不喜歡考慮其他諸多明軍將領需要考慮的東西,不比如說不戰而退,這會不會被上頭一怒之下就砍了頭。
畢竟現在雙方還沒有開始打呢,而且宋統殷他們也不知道到底來的是多少偽乾賊軍,還是留在原地,以不變應萬變為好。
畢竟他們有一萬兩千大軍,主要不傻乎乎出去列陣迎戰,料想也不會出現多大問題。
待在原地的話,有營寨防護,而且以逸待勞,再加上江邊還有大量船隻隨時可供他們從水路上撤退!
這麼一想的話,那麼你就會理解宋統殷為什麼要這麼做了,這是一個綜合考慮下的無奈選擇。
如果有的選,宋統殷肯定會選第一時間跑路了,但是他能嗎?
不能!
於是乎,慌慌張張而來,生怕明軍跑了的大乾陸軍撲了個空!
為什麼?
因為他們是按照預估明軍的前進路線,然後制定的前進路線,本來應該是在距離海州大約十多里外的地方攔住他們的。
但是明軍都不過來了,他們自然也就不可能攔截得到明軍,這撲了個空也就成為了自然。
既然明軍不來,那麼李大虎自然是要帶著大軍去找他們的!
他不可能讓這一萬兩千明軍盤踞下去,因為這樣後續增援而來的明軍就會持續加入他們,這樣一來,他們的數量也就越來越多了,到時候敵軍的數量過多,打起來也是不好打的。
更不要提,海州城裡還有著上萬明軍呢,雖然現在他們不出來,但是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出現來一個前後夾擊。
李大虎率領大軍南下,這速度說不上多快,但是也算不上慢,因為這支部隊本來就是要遠端奔襲的,因此從萊州府出發的時候,南下部隊就是彙集大乾陸軍裡的大部分牲口。
南下軍團的炮兵部隊、輜重部隊,擁有的馱馬,騾子,驢等牲畜的數量甚至比救民軍總部加起來都要多。
此次進入淮安府之後,南下軍團肯定也不是光顧著打消耗戰,還是會想盡一切辦法補充甚至壯大自己的實力的。
比如說在贛榆縣以及高橋鎮裡俘虜的明軍士兵,經過簡單的整編後基本上被就地補充進入了守禦部隊,用以補充被大明部隊消耗掉的損失。
因為南下軍團跟大明的這幾次交鋒,損失都不算小,雖然損失的都是俘虜部隊,但是該有的換血還是要有的。
然後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