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明軍的應對之法(第1/3 頁)
可惜的是,沈家幾百年的傳承,是不是說說笑笑。
沈家對於自己的渠道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
大乾的各類情報渠道,已經派出大量的探子,試圖去挖掘他們家的渠道網。
得出來的答案也只是沈家的生意遍佈東南亞各地,但是想要摸清楚具體的渠道網,就很難了。
楚行是不相信,這個世界有能夠隱藏得住的秘密的。
所以這個任務,交給了新成立沒多久的軍機處國家安全科去處理了。
不僅僅如此,楚行還給了軍機處國家安全科一個任務,那就是滲透,拉攏周邊省份的明朝官員,豐富在大明官場裡的情報渠道,去做救民會的補充。
一方面拉攏,一方面威逼利誘。
而軍機處國家安全科雖然是剛成立沒多久,但是其人員可都是從其他部門抽調的老手,不少人還是前明時代的衙役,捕快,探子,這些都是老江湖了。
工作開展的比較迅速,如今已經是把情報網滲透進入西三府甚至河南不少府縣,甚至還拉攏了少數明王朝的官員暗中的投誠。
不過對外展開情報工作後,軍機處國家安全科的任務性質就和大都督府情報司那邊有些重疊了,最近這兩家同屬於大乾王朝的情報機構已經是打了不少嘴仗,誰也不服誰。
對此,楚行也是暫時不去管,不管是什麼事,都得競爭才有動力啊,讓他們相互競爭,也能夠讓大乾王朝的情報系統早日成型。
和張家達成了協議之後,大乾王朝的談判團隊卻是沒有返回青州府,而是繼續留在贛榆縣負責後續的交接工作。
而這也是最近一段時間來的慣例了,派往淮安府方向的中高階官員們往往是不再返回青州府,而是在贛榆縣或者高橋鎮兩地繼續辦公。
他們的公務除了原有的任務外,還有另外一條,那就是為大乾王朝的政治中心、工業中心搬遷做準備!
目前在淮安府內辦公的大乾王朝高階官員已經有不少了,光光是侍郎級別的就有四人之多,吏部、工部、禮部、稅司都有侍郎級別的官員在淮安府逗留。
這一切都代表著,大乾王朝已經為正式南下做最後的準備了!
但是具體什麼時候搬遷,這還得看前線大軍的作戰是否順利,比如說什麼時候攻克海州。
而李大虎作為南下軍團的總指揮官,大乾王朝裡首個正牌將軍,自然也是很清楚自己所揹負的責任!
但是他依舊拖著海州城不打,把目光放在了海州南部的金城、沐陽一帶,他要在這裡儘可能的殲滅明軍的有生力量,透過大乾陸軍最擅長的野戰正面對決!
而在金城興雲村以南二十里外的李家莊園以及漣水沿岸的李家碼頭,這個原本只是當地地主李家的田莊別院以及私人碼頭,如今卻是已經成為了一萬兩千明軍的駐地。
淮安府知府宋統殷的臨時官署以及這一萬兩千大軍的指揮中樞就設在李家別院內,圍繞著李家別院就是明軍大營!
此時明軍大營內,已經沒有了前幾天的那種平靜,顯得有些喧譁甚至是混亂,明軍士兵們被軍官們鞭策著正在修築加固營地,而更多計程車兵們正在緊急列隊,一些將領們騎著馬在營內賓士而過,他們所去的方向各不相同,但是不少人都是朝著李家別院而去。
營地外圍的箭塔以及木牆上的部分明軍士兵,則是一個個用好奇或驚慌等神情看著北方!
在明軍大營的正北方向,明明冬日裡陽光明媚,但是卻有一片陰影如同烏雲一樣徐徐壓來!
這片烏雲距離明軍大營尚有四里多的距離,但是在河邊沿岸的這片開闊地帶,稍微登高一些就能夠看見!
這片看上去像及了烏雲的陰影,正是李大虎親自率領的大乾王師南下大軍,包含輜重部隊在內,總兵力近兩萬人!
為了能夠迅速並且乾脆的擊潰這一萬兩千明軍,李大虎幾乎是徹底放棄了對海州城的包圍,這在海州那邊留下了三千人不到,而且都還是守禦部隊。
而主力部隊第一上直衛親軍以及其他幾支附屬部隊,盡數被帶到了這裡,甚至連第二輜重衛計程車兵都是帶上了準備讓他們參加戰鬥。
李大虎並沒有過往的勝利而輕敵,他徹底施行了一個合格將領的戰略:集中優勢兵力!
對於一個合格的將領來說,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永遠讓自己的部隊在戰鬥的時候保持兵力優勢!
哪怕是總體兵力處於劣勢,但是也一定要在區域性上形成兵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