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短暫的和平(第1/3 頁)
“聽說了麼,大乾的反王太不是東西了,他斬首了幾十名大明的宗室和將領呢!”
“別說是一般的宗室了,就連唐王也被牛羊一樣拴著,讓人家在城門樓前溜呢。”
“咱大明的日子越來越艱難了,先是黃臺吉領著十幾萬大軍,跑到皇城根鬧了一場,死傷了不知道多少百姓,如今連一個不知名的偽乾也成了氣候。”
“諸位,我覺得咱們得早作打算啊!”
“打算個屁,我聽說黃臺吉禮賢下士,對待投靠過去的臣子都極盡優待,可偽乾呢?偽乾就是一群山賊出身的暴徒,他們懂得什麼叫做詩書禮樂嗎?”
隨著,宣武門獻俘的結束,大乾的軍民的凝聚力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那就是大乾真的有能力有實力跟偽明叫板,成為一個長期存在的割據勢力。
但與之相應的,楚行的存在,大乾的存在,也吸引到了某些人的目光,開始刻意針對大乾,打壓大乾。
而大乾的情報部門以及大量的御用文人也開始發作,救民會的大佬們也開始寫大字報四處張貼。
比如,國將不存,必有妖孽,陣前斬將,昏君所為。
再比如,通古斯野人,也妄圖沾染我華夏神器?
得益於印刷術和造紙術的進步,一時間從大乾到北地燕京,甚至到女真人的地盤,各種小報亂飛。
說實話,現如今的封建社會對輿論的把控能力是非常差的。
不然也不會皇帝派人去收稅,
而且,自從大乾崛起,李青山在梁山造反,這水滸傳就成了大明的禁書,可禁了那麼久,有效果嗎?
完全是沒有效果!
於是乎相對於其他實力,比如說大明,比如說通古斯野人,比如是高麗這種捨不得花錢爭搶輿論高地的人,在面對大乾這種就愛拿著錢造勢的勢力面前,可謂是吃盡了苦頭。
輿論也是一種武器麼?
楚行既然捨得花錢造武器,那麼能淹死人的唾沫,他肯定也是捨得花錢的。
更何況,大乾還經過長時間的掃盲之後,不論是地方,還是軍中,都有大量識文斷字的群眾,這些群眾在救民會的領導下,發揮其藝術才能,從通俗小說到各種話本,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就是從聲勢上壯大大乾。
這一次,輿論風波,大乾竟然在龐大的大明和通古斯野人的圍剿下,沒有吃一點虧。
楚行看的清清楚楚,通古斯野人是有他們的戰略戰術的,他們很清楚他們無法一下子消滅掉大明,就想著不斷的給大明放血,待時機成熟了再動手。
可誰都沒想到,大乾趁著他們南下的功夫,忽然間發力,一時間佔據了大明的膏腴之地,成了大明短時間內無法消滅的對手,甚至隱隱約約有反過來幹掉大明的架勢。
這讓通古斯野人如何不害怕呢?
萬一,咱說萬一,大乾真的贏了?
以中原大地的尿性,不得立刻北伐?
他們可是經歷過好幾次犁庭掃穴的,女真人想想那日子就感覺到害怕,於是乎參與到輿論戰中來,跟著打壓大乾,那也再正常不過了。
當然了,這一次輿論戰之中,大乾的真正對手其實是大明,通古斯野人的實力有限,畢竟到如今雖然朝廷的大臣們也喊,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可關鍵是到現在誰也不覺得通古斯真的能滅了大明。
反倒是大乾已經成為了龐然大物,所以輿論攻擊大乾那是必須的。
不過大乾這一波反擊打的也很不錯,雖然不至於徹底改變在大明內部的風評,但是也透過輿論戰,讓更多人認識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大明。
而且這個操作,就像是在所有人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
畢竟真歌謠大師李巖同志,最擅長編纂什麼吃他娘,喝他娘,開啟城門迎乾王之類的童謠來鼓舞人心的。
大乾攻克揚州之後,為了應對控制區內讀書人越來越多,思想越來越混亂,東林黨、復社餘孽過多的情況,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專項資金,每年由國庫撥款,內閣、禮部、情報部門合力整頓風氣,爭奪輿論高地。
當然,這錢肯定不會只花在控制區內。
大明地盤的筆桿子,救民會成員,肯定也是需要贊助費的。
我大乾才不會跟崇禎似得那麼摳摳搜搜,該花花。
朝廷最怕的是啥?
朝廷覆滅了,內帑裡還剩下一大堆銀子。
那不是笑話麼。
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