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崇禎點將(第1/3 頁)
群臣都在躲閃著崇禎的目光,他也不以為意。
他雖然執政的時間不長,但是被這群蠢貨愚弄了幾次之後,也算是長教訓了。
他也知道,朝廷有傾覆之威,這幫子養了幾百年計程車大夫,願意為大明續命的沒有幾個,像是楊鶴這種被自己三言兩語便騙去西北吃沙子,成就自己的人,畢竟是少數。
自己的夾帶之中,也不是沒有人才,像是盧象升、楊嗣昌、吳甡這種都是地地道道的人才,可終究還是年輕了一些,威望不足,想要震懾地方,還需要一段時間磨練。
至於前面這些老東西,更是不用想了。
他們想的都是如何躲在京師裡,享受著榮華富貴。
崇禎對這些蛀蟲太瞭解了。
拿這一次女真人扣關來說,外面炮聲不絕,戰火沖天,自己在城內佈置了大量兵馬巡邏,又有宵禁之令。
可這群士大夫們,一個個不光思考著如何退敵,卻想著怎麼延續他們花天酒地的生活。
暗中投敵者數不勝數,依然每天醉生夢死的人也不在少數。
根據錦衣衛來報,為了擔心自己聽見,甚至有些達官顯貴在歌舞時,不用鑼鼓,也不用絲竹,讓那些歌妓拿著紫檀和象牙排版,輕輕的點著板眼,婉轉低唱。
他們的臣子們停杯拍手,腳尖點地,頻頻點頭讚賞。
自己在宮內愁白了頭髮,他們又是勸酒,又是猜拳,好不快活!
這樣的江山,指望著他們,是完全沒有希望了。
為何這天下驟然變亂,就一發不可收拾,崇禎比臣子更清楚。
因為大明這二百多年的江山,財富都集中在世家、顯貴、皇室手裡了,老百姓手頭毛都沒有。
這一次,京畿遭難,無數百姓從通州和東郊湧入京師,朝廷竟然拿不出銀子來賑濟。
數不清的災民,就睡在街道兩邊兒的屋簷下,害怕凍死,便擠作一團。
這些百姓在刺骨的寒風之中顫抖著,呻吟著,抱怨著,女人們小聲地呼著老大爺,哀哀哭泣。孩子們在母親的懷抱裡縮做一團,哭著喊冷叫餓,一聲聲撕裂著大人的心。但當五城兵馬司派出的巡邏兵丁走近時,他們就暫時忍耐著不敢吭聲。
崇禎心裡很清楚,這是氣數將近,大夏將傾的徵召。
這大明江山,雖然說綿延萬里之上,可是京師都落魄成了這個樣子,那四海的百姓又如何呢?
為何匪寇屢殺不盡,不就是大明已經站在了百姓的對立面,不給他們活路,殺光一批,又有另外一批嗎?
這種種種原因,崇禎都很清楚,只是他乃是新君,雖然意圖振作,可他發現,自己也陷入了一種奇怪的迴圈,那就是不做不錯,小做小錯,大做大錯。
到了如今,崇禎已經不敢有大的動作了。
他只想憑藉著祖宗規矩,先小修小補,讓大明恢復些元氣,再靠天下之英才,拯救這動盪的河山。
所以他哪怕是知道,派遣督師之法,是個舊法子,沒多少新意,他也要用。
只是臣子的表現,一如既往的讓他失望。
不過這不重要,既然沒有人站出來說願意去督師,那就別怪自己親自點將了。
崇禎在眾人巡視了一圈,他要找一位在東林之中有威望,且比較有能力之人,最終他選中了山西陽和道副使馬士英。
然後開口說道:“馬愛卿,你乃是名門之後,又有地方主政主軍的經驗,對南邊兒的情況比較瞭解,可願意走這一趟?”
聽到崇禎皇帝開口,而且叫的還不是自己後,很多人都是暗自鬆了口氣,不過被崇禎皇帝點名的馬士英卻是暗自叫苦!
自己在職加薪,搞搞關係呢,拓展下自己的朋友圈,為自己的未來做鋪墊呢,結果這又要下去跟一群反賊打交道?
偽乾賊軍勢大已經成為了定局,這去南邊督師可不是什麼好差事!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你不信任劉宇烈無所謂,可是人家是侍郎,我算什麼東西?
你讓我去做督撫,人家劉宇烈能鳥我嗎?
皇爺啊,皇爺,我知道出了這事兒您很煩躁,但是您別病急亂投醫啊!
我沒這個本事啊!
雖然說心中是一萬個不願意,但是崇禎皇帝都親自開口點將了,他怎麼敢拒絕?
不能拒絕啊,不敢拒絕啊!
當時就是帶著一臉沉重無比的臉色出列道:“臣……臣願,願為陛下南下滅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