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來商量商量怎麼糊弄皇帝(第2/3 頁)
賊軍騎兵在一旁虎視眈眈,更不要說偽乾賊軍的大隊步兵已經是抵達,把南城門徹底堵死了,城內的明軍想要衝出來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這個時候,城內的明軍就算是想要從其他方向突圍的話,實際上劉宇烈也不可能接應他們了。
此時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揚帆起航河江南下!
至於還會有多少人能夠成功逃出來,劉宇烈已經是不抱什麼指望了。
淮安府城固然是易守難攻,但是反過來說,這被人包圍了之後,也別指望能夠逃出來了。
除從江邊逃跑外,其他方向基本都是死路!
劉宇烈帶著逃出來的兩三千人明軍揚帆起航前往揚州的路上,也是開始構思著該如何上摺子。
淮安府城這麼大的一場慘敗,是絕對不可能把真實情況寫出來的,真這麼寫了,他劉宇烈的人頭分分鐘就被砍了,雖然說哪怕是美化之後自己的下場可能也不怎麼好,但是至少不會那麼慘啊!
苦思了良久後,他才是構思出來了摺子的主要內容!
重點有四:
一、淮安府城之戰我軍沒有外援,自身兵力也是不足。
二、雖然兵力不足,但是我軍卻是給予了賊軍極大殺傷。
三、此戰我軍損失不大。
四、撤出淮安府城並非潰敗,乃是為了後續繼續殺傷賊軍,剿滅偽乾的戰略性主動撤退。
綜合以上,我軍乃是勝利轉進,絕對不是慘敗而逃!
淮安府城丟了,這是無法掩飾的,但是丟了淮安府城的同時,也是給賊軍極大的殺傷,己方將士作戰的非常勇猛,這是重點,必須重點提及,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
然後還有一點也是必須重點提,那就是淮安府城在敵軍重圍,而且沒有友軍增援的情況下,面臨著賊軍眾多重炮轟擊,十萬大軍不停猛攻,依舊是堅守了足足月餘之久,最後是因為彈盡糧絕,守無可守之下,己方大軍才是主動突圍。
所以淮安府城之戰,並不是因為守軍被打的狼狽而逃,而是為了保全有生力量的戰略性主動撤退,嗯,就是撤退的過程中損失大了一些,兩萬人死了好幾千,只剩下萬人。
至於說將近十萬守軍是怎麼變成兩萬的,他首選是把青壯一股腦的排除了,這樣就能排除很大一部分人了,然後把一些從衛所裡的老少殘弱也拋開了,南直隸各地的援兵萬人也砍了一半,反正朝廷也不知道他劉宇烈到底徵召了多少人死守淮安府城城,這樣一算,淮安府城守軍滿打滿算也就兩萬人左右。
而逃出去的兩千多人是怎麼變成萬人的,這個簡單,四捨五入一些,兩千多不就是變成了三千嘛!三千再四捨五入一下,就是變成了五千,五千再四捨五入一些,不就是近萬人了嘛。
只要多四捨五入多幾次,兩千多人變成近萬人是分分鐘的事!
再說了,等他進入揚州府後,立馬就是蒐羅青壯補充,分分鐘就能夠重新拉出萬人規模的部隊了,到時候誰知道這萬人裡頭有多少是淮安府城撤出的,有多少是臨時徵召的啊!
反正天高皇帝遠的,京師的那些大人們也是不可能親自跑到淮安府城來打聽淮安府城之戰時到底死傷了多少人,撤走了多少人的,就算他們打聽到了,靠,你們是信兵部侍郎劉宇烈的,還是信外頭的流言蜚語?
外頭還說偽乾賊軍有精兵百萬呢,你們信嗎?
把淮安府城之戰的情況解釋過後,接下來就是要說,他們將會率軍揚州府,然後利用揚州和大運河沿岸的城市節節抵抗,同時繼續力量等待朝廷援軍,並準備到揚州和賊軍進行戰略大決戰,一舉把偽乾賊軍殲滅於揚州城下!
等他把這幾個要點提出來後,他麾下的幾個幕僚們就是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琢磨著該如何詳細下筆。
為了寫這一封戰報奏摺,劉宇烈是把當年考會試的盡頭都是拿了出來,和一群幕僚們足足商量了一整晚,等到臨近天亮的時候,才是把這一封戰報奏摺給寫了出來。
其中的部分詞彙,估計能讓瞭解淮安府城真實戰況的人聽了驚掉下巴!
因為不乏重創,滅賊,捷,勝等詞彙,這要是讓你不知情的人看了,還以為淮安府城之戰明軍打贏了,這是一封報告淮安府城大捷的捷報呢,雖然贏得有點慘,並且為了後續的整體戰略,而是主動放棄了淮安府城。
這樣的一封摺子送上去後,京師裡的大佬,督師馬士英信不信他就是不知道了!
不提劉宇烈帶著殘兵敗將們逃跑了,且說淮安府城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