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西進潁州(第1/4 頁)
楚行也算是戰場老手了,這些年不斷的戰爭,從葉文豪開始到擊敗孫元化,甚至於前些時日的長江防線之戰,加之身邊有一種贊畫、參謀的謀劃,讓楚行逐漸對戰爭有了屬於自己的領悟。
這或許便是楚行的性格導致的,他覺得幹一行愛一行,總該鑽研出些道理來。
畢竟造反是個技術活,玩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整天被凌遲逼迫著,就算是個廢物,也總該有些貨在肚子裡的。
總不能學西蜀夾子劉二少,年少時與趙雲並肩作戰,七進七出曹營,老了卻只能給孔明打輔助,大喊放權放權。
在楚行看來,戰爭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形態,其本身具有蓋然性(有可能但又不是必然的性質)、相對性、動態性、經驗性等諸多特性,是各種政治軍事團體,為了獲取利己的和平而發動的暴力行動。
在這裡,要再提一嘴戰爭大佬克勞斯維茨,他提出了摩擦這個詞。
所謂摩擦是指,因事故、技術、錯誤、恐懼、仇恨等帶來的不可預料性,唯有靠智力、經驗儘可能予以克服。
太祖也指出,戰爭是“活”的對抗,具有更多的不確實性和偶然性。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戰爭是非結構化和非線性的,各要素之間基本沒有因果關係。
為什麼要說那麼一堆技術性詞彙呢?
因為當楚行從上述特性來分析戰爭,從整體局勢上拿大乾與大明做對此,他發現了一個毋庸置疑的結果,那就是大乾在偽明面前,連個屁都不算。
或者說,以目前大乾的力量來看,大明一隻手便能輕鬆碾死大乾。
說的通俗易懂一些,那就是楚行現在做什麼,都有可能是無用功,甚至將自己徹底捲入深淵之中。
不過,總歸要做些什麼的。
偉人有一句話說的太對了,戰略上重視敵人,戰術上藐視敵人。
戰爭拼的是整體的國力不假,要面對諸多特性也不假,但是怎麼在有限的戰場上,不斷放大己方的優勢,消磨敵方的有生力量,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當然,這種規模的國戰,肯定是需要一場聲勢浩大的主力之間的對決,來決定勝負。
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最後的奮力一擊做的鋪墊罷了。
楚行反思,目前來看,自己還是有希望的。
這裡,在轉換一下視角,來到陳二牛這裡。
楚行之所以在當時為難一下陳二牛,就是要看看他的決心,如果說他連必勝的信念都沒有,連超越陳先贇的勇氣都沒有,他根本沒有必要去山東這一遭,還不如留在自己手裡,關鍵時刻當王牌一樣打出去。
但陳二牛在極其短暫的時間內,便經受住了楚行的考驗。
這一次,他連夜北上,前往山東。
這次他將接受秦去疾名義上的領導,畢竟秦去疾才是山東巡撫,但是他卻又是大乾第一位軍團長,是名副其實的最高階別的軍事主官,甚至其地位,是高於支援山東的劉青山的。
從實權上來講,他能控制上的兵馬也是極其有限的,甚至秦去疾為了其他區域的安全,肯定是要調動大量部隊於青州、登州、萊州駐防的。
至於所謂的第六兵團,只是個湊數的名號,真正可戰之力,也就是楚行分給他那人數少的可憐的虎賁旅精銳,而且楚行還說的非常明確,輸了就可以直接離開人世間了。
但是陳二牛的級別和殊榮,卻已經在陳先贇之上,是大乾目前軍方的第一人了。
僅僅是透過一個級別,就能看出,隨著山東的戰事的重要性不斷升級,按照大乾國主以往的尿性,只要陳二牛穩住了,自他以下,所有的軍事主官都會得到前所未有的賞賜。
而這也是他們的機會,陳二牛的出現,也向所有人表明了一個訊號。
這一次,大乾不分年老,年少,按功勳算,按能力算,是大乾自立國以來,少有的平等的機遇。
不過,這也意味著山東戰場上的戰事會打的非常辛苦,不然大乾不會連續打破屬於自己的規矩,這般的提高優待,這般的給武將放權。
當然了,楚行這個國主,都要去最前線去與敵人拼命了,他們做臣子的,自然也有屬於自己的覺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陳二牛已經出發,處於第一兵團的劉青山的調令也已經送達,楚行也沒有必要耽擱,而是接受了李巖等人的戰略,繼續西進,去實踐所謂的分土必爭的戰略,途中路過偽明的中都鳳陽,楚行還特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