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敗訊(第1/3 頁)
“可以讓陳二牛、紅娘子暫時繞路前往濟南府,然後南下前往高唐州,與陳先贇將軍合兵一處。這樣,若是王上何時欲發大兵圍剿朱大典,也可以讓他們南下支援。若是王上意圖透過斷絕其後路,也可以讓他們合兵一處,在尋機發兵,只是這般路線,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罷了。”
胡爺緩慢的開口,卻是給了一個聽起來,還算是勉強可以的軍事意見。
“而王上也可以趁機下令,問問關於陳二牛、紅娘子他們本身,是戰還是守的意見。”
且說,楚行與營內眾人都聽得清楚,自然也明白鬍爺此番言語的根本意圖,透過延緩給陳二牛、紅娘子下令,來繼續捕捉戰機。
楚行思索了一番,讓他們在北直隸一帶活動,確實可以一定程度的威脅偽明京師的作用,但是陳二牛在軍報上也寫的清清楚楚,北直隸有悍將名周遇吉,非常強悍,非一般人能抵擋。
所以楚行便接納了胡爺的建議,直接讓劉必顯當場寫了王命。
而就在劉必顯書寫不停,軍議也馬不停蹄之時,堂外忽然傳來了一陣騷動。
對此,眾人並不在意,儼然已經習以為常。
畢竟嘛,時間已經相當晚了,而潁州城內外兵馬雲集,防備嚴密,一到晚間便宵禁,此時騷動只有可能是緊急軍情送到。
實際上,之前也多次遭遇類似情況。
故此,上下只是一起噤聲,除了劉必顯繼續書寫不停外,申濟芳則出去親自交接文書。
片刻之後,申濟芳匆匆回來,果然帶了一封文書,而楚行接來開啟一看,心中一動,卻又當場失笑,並直接開口:
“你們有誰認得劉若宜的?”
眾人皆面面相覷,不知道大王為何忽然提到了這麼個陌生的名字。
倒是李宗為捻鬚相對:“臣知道此人,安慶劉家,乃是當地的大族,曾加入過救民會,只是後來他去偽明京師任職,與救民會便斷了聯絡,救民會研判,認為他已經投敵了。”
“而後來根據救民會和大乾的情報部門調查,他確實出賣了很多救民會的情報給了偽明,便是崇禎都對其信任有加,對其加入過救民會的行為,不予追究。”
“不過之後不久,此人便派人寫了封密信送到臣這裡,說是心繫大乾,只因被錦衣衛捉拿,不得不出賣部分心繫,以保全有用之身。所以效仿三國徐元直,行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舉。”
楚行微微頷首,讓申濟芳將文書轉呈給李宗為,卻又感慨道:“這位劉大人,也是為人才,咱不知道他先前投靠偽明是真是假,但是見識到偽明的亂政之後,竟然心生報效大乾之志,主動收繳了天津衛大約兩千餘潰兵,四千餘漕運的腳伕,此外還有滄州府的當地的鏢局、武行的綠林人物約兩千人,總共八千餘眾,而且還有騎兵兩千餘,這真的是匪夷所思,諸位,你們說此人值得我等信任嗎?”
滿堂寂靜無聲。
一面是驚愕,一面是懷疑。
驚愕當然可以理解,這種背叛又投誠的兩面三刀的操作,在大乾與大明,大明與女真人之間時有發生。
但是輾轉數次之後,竟然想盡一切辦法,組織兵力,支援大乾。
這種事情,便是史書都不敢怎麼寫。
因為太過於荒誕且難以置信。
而懷疑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本身就是偽明科舉制度的大家族的產物,而且還曾蒙受崇禎不殺之恩,如此緊要關口,竟然帶著這麼大一支數量的部隊投誠,若是假意投靠該怎麼辦?
實際上,苗人鳳就曾經拿著楚行的旨意,幹過類似的事情。
當初在湖廣的時候,他讓不少跟自己起事計程車兵投靠了偽明,然後這批人果然被缺乏兵士的偽明重用,結果就是湖廣以為安全了沒多久,苗人鳳重新殺了回來,連續奪了湖廣數座城池,奪取物資、糧餉無限。
那如果這劉若宜是崇禎安排過來的臥底,這事情誰負擔的起?
但如果不是,先不說害了忠臣義士之心,單單是大乾與偽明之間的決戰之間的這道數學題,恐怕又要推到重新算。
“臣以為可信!”關鍵時刻,居然是數次公然與重臣唱反調的李巖站出來出言擔保,“劉若宜在士林之中素來有清名,且臣與他也有過數次交集,知曉其憂國憂民之心,其人不會危害我大乾,況且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正當好生獎賞,大膽起用,以做千金買馬骨。”
“單憑這些怕是無法讓人信服的。”胡爺依然開口說道。
“我自然還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