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見工部尚書(第1/3 頁)
安置好新投的才子左懋泰,又得知了餘大成即將來攻的事情,楚行內心的波瀾,處於一種可控的範圍內。
實在是,大明動不動就十萬八萬的兵馬來攻,實際上可戰之兵也就那麼些,搞得楚行都有些不感冒了。
即便是知道,餘大成這一次氣勢洶洶,楚行依然將主要精力放在大乾既定的方案上來。
那就是大乾整體的軍事力量以維持青州府、萊州府、登州府三府之地的穩定為主,派遣部分精銳部隊,以李大虎為指揮官,組建南下軍團,對大明的淮安府發起攻擊。
為何不是山東的西三府,而是南下進攻淮安府?
實在是山東的戰爭潛力,在大乾和山東官府的爭鋒過程中,已經被消耗殆盡。
而目前即便是楚行全力揮師西進,頂多也就開拓西三府,而且西三府的地主士紳階層尚未摧毀,楚行西進之後,改造的壓力非常大。
甚是說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
對於未來大乾軍隊的走向,之前大乾內部就有過一次大討論,只是當初的形勢非常不明朗,即便是楚行也不能完全說,大乾的軍隊未來的進攻方向。
但是目前來看,這個形勢逐漸明朗了起來。
那就是楚行做好了短時間內,並不徹底摧毀大明山東行省西三府的準備,準備跟他們搞一場徹徹底底的拉鋸戰。
讓在西三府活躍的紅娘子,李青山等人,進一步消耗西三府的力量,消滅士紳階層,最後大乾以救世主的身份過去。
這也就意味著,大乾的官方在心理預期上,並不想對西三府大動干戈了。
但大乾以武立國,不打仗那完全說不過去。
士兵如果長時間不打仗,那是會生鏽的。
所以在大都督府、各高階將領、以及楚行夾雜著一眾高階文官商討之後,將進攻的方向定位了淮安府。
因為淮安府自設立以來,其經濟和商貿異常的繁榮和活躍,文教也鼎盛,人才輩出,一直在南直隸處於領先地位,也是淮揚文化的核心和興盛之地。
所以不論是楚行,還是大乾的高官們,對此地都異常的眼熱,想要吃一口肉下來。
楚行在知道餘大成即將對青州府發兵之後,即刻折返回去。
不過折返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召集兵馬,而是將工部尚書召集到自己眼前來。
因為此事,劉必顯還專門提醒過楚行,那就是楚行應該第一時間去拜訪嫂夫人和召見王后的,先處理一番家事。
但是國事如此焦急之下,楚行如何有心思管家裡的事情。
工部尚書本來正在值房忙碌,聽聞大王召見,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君臣行禮之後,工部尚書開口道:“啟稟大王,如今我們工部在青州府、臨朐縣已經設立大小作坊和工廠八十餘座,負責指揮生產的工匠,經過裁減增添,目前穩定為九百人,初級指揮工匠兩千人,另有戰俘工人,一萬三千人,普通員工穩定在六千人,本月估計可以生產火銃兩千條,八百斤的火炮有十二門,千金重炮四門,一百五十斤的火炮四十五門。”
“另外還出產大量的軍服被套等軍用品!”
站在楚行面前報告的工部各生產事務的,乃是在工作中脫穎而出的信任工部尚書周海波。
此人之前工部負責軍械生產的郎中。
此人加入大乾時間不算太長,跟很多元老壓根就沒法比,但是工作能力極其出色,前不久剛剛晉升為工部侍郎,這一次又得到了提拔。
楚行對其兢兢業業的心態也頗為欣賞。
半個月前,楚行將原工部第三代尚書王勤亮,調任大乾新成立的科研部門,擔任大乾科研院院長。
大乾的各部寺的人事調整非常頻繁,尤其是工部,他是大乾能否持續對外作戰的心臟部門。
可在工部擔任高階職務的,大多數都是些勞苦功高,且年歲比較大的老匠戶,他們的個人經驗確實沒得挑。
在大乾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雖然沒有親臨第一線,去拼殺流血,但是即便是楚行,也不能否認他們為大乾立下的汗馬功勞。
對待這些人的安排,楚行一項是比較慎重,擔心寒了他們這些基石的心。
但是這些老一輩,在當官上,卻並不如何優秀。
在起義之初,大乾人才匱乏,確實很多時候沒有機會做挑選,往往是誰用著好用,誰敢上就讓誰上。
甚至很多人,都處於心不甘情不願,就被楚行點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