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歌曲換首杜甫詩,此詩未出如何圓(第1/2 頁)
“長安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
仙人的問候從天上而來,讓等了兩個月的長安聽眾笑逐顏開,終於又可以聽到天上的廣播了,歡呼聲響徹長安。
皇宮的宴席再開,百官舉杯相慶,今天仙聲再至,大唐的福源又可延續了。
官員們紛紛向李白敬酒,笑稱今天可以聽到仙人再唱一曲李白的佳作了,李白的詩那麼多,不知道今天會唱哪一首。
說著還相互打趣,猜測今天會是哪首詩被唱響,甚至有人因此爭執起來,紛紛下注打賭,還有不少人跟著下注。
李白呢,也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微笑著回敬各位同僚,一杯酒下肚,仰頭望向天空,心裡滿是期待。
只聽小糊塗仙說道:“金秋十月,正是登高望遠的好時節。我們也聽了不少李白的詩作譜成的歌曲,今天就換一換,聽一聽大唐另一位大詩人杜甫的佳作。這一首杜甫的《登高》,願大家在秋日蕭瑟的意境有所感悟。”
杜甫?這話一出,眾官員們舉著酒杯的手都停在了半空中
“仙人不是最喜歡李白的詩嗎?怎麼這次不是李白了?”有人嘀咕道,“這杜甫又是何人?”。
眾官員開始交頭接耳,打聽這杜甫究竟是何方神聖,怎麼突然得到了仙人的青睞?怎麼能和李白相提並論呢?
歷史上,杜甫本來是在安史之亂後,靠著友人的推薦,才勉強混上了些小官。可現在這安史之亂就像被風吹散的煙霧一樣,莫名其妙地就沒了,他的官運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他現在就是一個布衣,這朝中的官員們,誰又會認得他?
朝中官員無人認得杜甫,卻有一人認得,那就是李白。
想當年,李白被賜金放還,失意中來到洛陽,正好遇到了杜甫。兩位大詩人一見如故,把酒言歡,從此成了知己,故而他是全場唯一一個知道杜甫的人。
只是,現在的李白看起來有些魂不守舍,滿腦子都是為什麼仙人不再青睞我了之類的念頭,哪裡還有心思去跟同僚們解釋杜甫的事情?
此時,廣播中前奏完畢,仙家歌者唱道: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李白一下子回過神來,讚道:“好詩,無盡秋意,浩渺江流,盡在此詩中。”
他心中的糾結與不安,在這一刻似乎都隨風而逝,只剩下對詩歌的熱愛與欣賞。
李隆基也叫了一聲好,現在正是秋風蕭瑟之時,詩中的秋意正應景,此時聽來別有一番滋味。
朝中百官也都是識貨之人,如此佳作豈能不叫好,更何況這還是仙人推薦的佳作,必須叫好。
這一邊,張妙聲剛把歌曲播上,關閉了話筒,玉書就急忙說道:“爸,你這次可犯了大錯了。”
“啊?我錯在哪了?”張妙聲一臉茫然。
玉書解釋道:“杜甫的《登高》是在唐代宗大曆二年才寫成的。那時安史之亂雖已結束,但唐朝已經開始由盛轉衰,民生凋敝。杜甫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感慨身世飄零、老病孤愁,才寫下了這首被譽為‘古今七律之冠’的《登高》。可我們現在的時間點,這首詩還沒誕生呢。”
作為考古學家,玉書對歷史的瞭解自然是非常深入的,他的判斷絕不會有錯,所以杜甫的《登高》現在尚未誕生。
“啊?”張妙聲傻眼了,他確實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只覺得唐朝這兩位大詩人有詩仙和詩聖之稱,既然播了李白的詩,那也應該播一下杜甫的詩。
但他卻疏忽了這首詩是否已經誕生的問題。
沒想到他們連線大唐的時間早了,這首詩還要等十來年才誕生。
不對,他們的亂入再一次打破了歷史程序,安史之亂都被意外終結了,大唐不會再由盛轉衰,民生也不再凋零,杜甫還會進入身世飄零、老病孤愁的狀態,去寫這首詩來抒發憂國憂民之情嗎?
此時在長安,杜甫憑欄而立,抬頭望著皎潔的月亮,心中驚訝之情無以復加。
這首《登高》是他的新作,因為安祿山的叛亂,當時他所在之處兵荒馬亂,為了逃避兵災,他隨著難民大軍背井離鄉,顛沛流離。
後來,他聽說安祿山已死,大唐又恢復了和平的時光,又聽說百年前的仙人廣播再現長安城,也和李白一樣,一路趕往長安,要親身參與這百年一遇的盛事。
他比李白晚了一些時日,到達夔州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