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1 頁)
一行人沿著山路蜿蜒而上,漸漸走到了邙坂的最高處翠雲峰頂。其實這座山的海拔只有三百米,可在一馬平川的平原上便顯出了挺秀之姿,是洛陽的一道天然屏障。站在邙坂上,洛陽城周圍的情況便一目瞭然。這麼重要的地方,周軍居然沒有派兵搶佔,可見其戰術上有多大的缺陷。宇文護是個蠢貨,當政客一流,當軍事家九流,卻偏偏要來指揮這麼大的戰役,傾國之力,舉國之兵,卻被他這樣亂用,真是可惜復可笑。顧歡想著,唇邊浮現出一絲譏諷,接著又嘆息了一聲,想起了周國的皇帝宇文邕。那個貌似傀儡的皇帝此時應該正運籌幃幄,準備一擊成功,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吧。她一路走一路想,不由得越想越遠,漸漸地有些走神了。他們很快走到太和谷,段韶突然勒住馬韁,佇足觀望。其他人也都停了下來。高肅的臉一沉:&ldo;有周軍。&rdo;段韶鎮定地道:&ldo;昨日我們到來的時候,陰霧濃密,他們不知道我們有援軍到了。&rdo;說著,他轉頭看向身旁的副將。&ldo;你立刻回去,通知斛律將軍,急告各營,集合所有騎軍,列陣迎敵。&rdo;副將抱拳道:&ldo;遵命。&rdo;隨即回馬便走,急馳而去。段韶回頭道;&ldo;顧歡,你率一百親兵,與王爺一起回去,準備戰鬥。&rdo;他是派顧歡帶人保護高肅,卻又說得非常技巧。顧歡立刻肅然領命,朗聲道:&ldo;遵命。&rdo;高肅與段韶多次並肩作戰,這時心意相通,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也不謙讓,只道:&ldo;段大人,只要十騎隨我回去即可,其他人留下跟著你。&rdo;段韶知他英勇,大營離此也不遠,便道:&ldo;好,就讓五十騎跟你回去。&rdo;高肅再不多言,撥轉馬頭,便狂奔而去。顧歡率五十名親兵緊緊跟上,與他疾馳回大營。這時,對面的周軍也遙遙望見了他們,一時弄不清他們是哪路人馬,不免有些猶豫,沒有及時行動。高肅帶著顧歡他們飛騎奔至大營,那裡的隊伍已經集合完畢,整裝待發。高肅與斛律光會合,立刻命令隊伍出發。按照各軍戰力和實際情況,段韶為左軍,高肅命令跟著他從晉陽過來的千名鐵騎以及自己軍中的一萬精騎迅速趕至太和谷,斛律光為右軍,率領他軍中的所有騎兵向洛陽城南奔去,高肅為中軍,從正面向洛陽急速推進。所有將士都軍容齊整,士氣高昂。高肅分派完畢,轉頭對顧歡說:&ldo;小兄弟,你帶著他們速去邙坂,增援段大人。&rdo;&ldo;遵命。&rdo;顧歡對他行了一禮,撥轉馬頭,當先衝去。在她身後,一萬一千名精銳騎兵緊緊跟隨,萬馬奔騰,聲勢驚人,卻井然有序,急而不亂。周軍自包圍洛陽以來,齊國守軍在城中不出,援軍又止步不前,周國諸將遂產生自滿情緒,都認為自己兵多將廣,齊軍絕不敢出戰。這時忽然見到大批齊軍出現,都非常驚訝,不由得產生了微微的恐懼感,不過,周軍畢竟人多勢眾,立刻以步軍為先導,向邙坂衝來。高肅為求快速趕到,挑選前往太和谷的均是擁有好馬的精銳騎兵,在人數上遠遠不如周軍。他們站在山坡上,看著漫山遍野湧來的周國兵將,卻並無懼色。段韶冷靜地看著衝過來的無數敵兵,不時撥開射到眼前的利箭。等觀察清楚敵人的攻勢後,他便下令:&ldo;往山裡退,把敵人引過來。&rdo;那些騎兵沒有與敵人接戰,立刻有序地向後撤去。周兵都以為齊軍怯懦,頓時興奮起來,大喊大叫著向他們追來。斛律光率軍迂迴到洛陽城南,尚未到達,高肅的中軍便與周兵正面接戰。高肅命下屬各將分別率領自己的部隊向敵陣突進,自己則手持白龍銀環刀,率五百兵勇直撲敵人陣中,全力向金墉城衝去。金墉城位於洛陽西北角,北依邙山,地勢高峻,是全城制高點,更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如果要攻洛陽,金墉城就是兩軍必爭之地,高肅自然要首先解除金墉之圍。這時,段韶的左軍已將敵人拖進北邙山中。因山路狹窄,山勢複雜,陡緩不一,周國的步軍無法保持隊形,漸漸拉開了距離,變得十分散亂。山上不利於騎乘,段韶下令:&ldo;全軍下馬,衝。&rdo;一萬多齊軍全部跳下馬,手持刀矛槍戈,大聲吶喊著,向周軍衝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