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第1/1 頁)
以前雖已定了大婚的吉日,但是因為日子還早,所以並沒頒下旨意,佈告天下,如今還有一個月就要大婚,皇上自然要立刻頒下聖旨,於七月二十日迎娶自己的皇后。皇甫瀟在這件事上做出了讓步,得到的回報就是楚耀坤入閣為相,而他的嫡長女楚燦華被皇帝納為皇妃,至於具體位份,迎立皇后之後再分封,總之必定是妃位。整個六月、七月,燕京城都為了皇帝大婚之事變得無比熱鬧,不斷有車隊從四面八方進城,送來最好的貢品和內務府採辦的貨物,件件精美,價值連城。錢如流水般花出去,肥了從上到下的一大批官吏。與此同時,趙家和各個要進宮的妃嬪家裡也是四處採買,雖說入宮不能帶嫁妝,只要帶夠銀子就行,但是頭面首飾和家常衣裳仍要備下,帷幔錦帳和cha屏之類的物件兒也可以適當備些,算是皇家恩典,讓她們佈置在各自臥房,以慰思家之念。皇甫瀟沒有實際參與大婚的籌備事宜,都由禮部和內務府在cao辦,兩宮太后和趙昶時時緊盯著問,他也就樂得不去cha手。皇上大婚,雖說有祖宗家法管著,但是如果要奢侈著辦,也沒人會去說逾制之類的掃興話,現下看來,雖然婚期提前了很多,皇家依然是金山銀海,並不會一切從簡,原先估摸著花費不會超過一百萬兩銀子,現在看來,只怕要兩百萬兩才辦得下來。這筆花銷戶部出一半,內庫出一半,戶部尚書看著辦事的人揮金如土,已經嚴重超出當初的估算,不禁連番到文淵閣去叫苦。皇甫瀟不好表示意見,免得別人說他弄權,刻薄皇上。趙昶捋著鬍鬚,從&ldo;天下之大,莫非王土&rdo;說起,論述皇上大婚的重要性,這些銀子花出去,也表示著天下人對皇上大婚的期盼與供奉,同時也是讓所有百姓都知道,他們的皇上即將親政,真正掌握這個國家的皇權。這番話十分刺耳,皇甫瀟沉下臉來,隨即恢復常態,淡淡一笑。先帝有遺詔,皇上大婚後即可親政,攝政王還政於皇帝,但在皇帝二十歲之前仍有監國之權,對於&ldo;亂命&rdo;可駁回,直至皇帝二十歲以後,處理國事無大錯,勇毅親王才可徹底放權,讓皇上乾坤獨斷。這些人都沒把這&ldo;監國&rdo;二字看得太重,以為只要他還政於皇上,便可削去他的權柄,為所欲為。他不願在此時打口舌官司,隨便他們去搞。皇帝是他的親堂弟,先帝待他十分仁厚,父王臨終前諄諄叮囑,都讓他視皇帝如親人,盡心輔佐他、教導他之後,看著他風光大婚,他心裡甚感欣慰,即使鋪張靡費些,也算不得什麼。至於貪得太狠的人,等皇帝大婚之後,他再來下刀子。現在卻什麼也不能做,大婚在即,一點也不能亂。他的沉默讓朝中的清流們十分得意,內務府官員膽肥的都大撈特撈,膽小的倒是很謹慎,只敢沾點小油水,但辦起事來都很盡心。各部各級官員都不敢怠慢,不管是哪一系的人馬,此時都不便挑事,以免當出頭鳥被人打了。婚事籌備起來非常順利,京城裡到處都是喜氣洋洋,平民百姓都在議論猜測皇帝大婚時的盛況。棲霞山莊裡卻很安靜。大青山很美,滿山遍野都是盛開的鮮花,果林裡的花已經謝了,枝頭結出青青的小果子,等到秋天便可收穫,坡上的糙場鬱鬱蔥蔥,幾匹寶馬很喜歡在那裡撒歡奔跑。莊子裡也是花紅柳綠,池塘裡的荷葉上結出了蓮蓬,那些白鶴、鴛鴦悠哉遊哉,自有一番逍遙景象。無雙除了晨昏定省外,一般都是自己活動,或在亭子裡喝茶看花,或在糙場上看駿馬奔騰。韓氏和姚氏再加上餘媽媽就陪著老王妃抹牌,若是老王妃午睡了,她們就會在屋子裡做點女紅,日子過得也很悠閒。皇甫瀟把她們送到這裡後,陪著用了晚膳,就匆匆回了城。這些天來,他一直在朝中忙碌,竟是無暇過來,只是隔天就會派人過來看望,瞧瞧有沒有什麼需要,或是送些宮裡賞下的新鮮瓜果,以表關心。無雙除了例行詢問&ldo;王爺最近可好&rdo;之類的話外,就沒別的了,從來不問&ldo;王爺什麼時候過來&rdo;這類問題,彷彿一點也不期盼皇甫瀟的到來,很是自得其樂。她也知道皇帝即將大婚,因為她和老王妃都按到了旨意,屆時要進宮朝賀,向皇后行禮。老王妃和皇甫瀟都怕她懷胎未滿三個月,進宮折騰大半天,只怕與身子有礙,於是皇甫瀟向皇帝要了一道恩旨,免了無雙進宮覲見。&ldo;要大婚了啊。&rdo;無雙思忖著,&ldo;王爺就要還政了嗎?&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