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3/4 頁)
。”
小兒子懶散又嬌氣,從來沒吃過這份辛苦。如此幾日操勞下來,能撐到這個地步,相當不容易。皇帝一句話貌似不滿,然而即使耿直如鴻臚寺卿,也聽出了那語調間難以掩飾的驕傲自豪與心疼不捨。
憲侯和李御醫送六皇子去寢宮診治。二位國公及鴻臚寺卿被皇帝點名留下議事。閒雜人等頓時變成了二皇子跟四皇子。
安王與端王同行出宮,宋霏忽地嗤笑:“從前父皇偏心老大,如今偏心老么。這回老大跟老么對上,我看他怎麼辦。”
宋霂冷冷道:“總之輪不上你我,少操份兒閒心罷。”
宋霏繼續嗤笑:“爺不操心。爺壓根不稀罕。爺快活得很。”
宋霂鄙夷地瞅他一眼:“老大跟老么對上,你以為你能快活多久?”
宋霏一愣,甩甩袖子:“想起老大,我這後脊柱就發涼。還不如老么那野猢猻呢。”
宋霂陰沉著臉,不置可否。兄弟倆在宮門前分別。
皇帝這一天只饗宴開始與結束來露個臉,精神還不錯。明國公長孫如初雖然全程跟進,為六皇子作場外輔導,畢竟沒什麼實際事務。成國公宇文皋參與了前期策略制定,真正具體接待工作,無須他插手,不過今日陪一天客而已。比起累得昏倒的休王殿下,以及暈頭轉向腰痠腿軟的鴻臚寺卿,還有大中秋晚上堅守崗位,陪蕃邦來使逛京城的各位禮官,實在輕鬆太多。
皇帝心中多少擔憂兒子。但李御醫說了,“無甚大礙”。況且有憲侯在,肯定出不了岔子。遂穩住心神,向韋厚德問完饗宴經過,勉勵一番,把人打發走。隨後與兩位國公一道,移步明思殿,坐下來細細探討,共商國是。
皇帝手裡端著茶盞,望住下首二位心腹重臣,靜默不語,面上帶出些微笑意。
長孫如初站起身,一躬到底:“陛下英明,臣願賭服輸。陛下決心改立六皇子為太子,臣無異議。”
皇帝聽罷,反而收起笑容,道:“你也看見了,老六毛躁得很。你今日說了這話,他朝可不許反悔。”
長孫如初站直身:“君前無誑語。微臣既與陛下約定,若六殿下順利完成主持朝貢之事,則贊同陛下改立太子提議,斷無反悔之理。何況六皇子表現,遠超預料。恕臣直言,先前臣之所憂,在六皇子有小聰明、小仁義,無大智慧、大擔當。這幾日看下來,倒是臣多慮了。只不過……陛下所料極是,六殿下的大智慧大擔當,非情勢所迫出不來。”長孫如初笑了,“果然,知子莫若父。”
中秋前夕,就在太子稱病撂挑子之後,皇帝密召明國公與成國公,明確表示欲改立六皇子為太子。君臣連夜深談,最終皇帝與長孫如初定下如此賭約。
皇帝得了明國公回話,欣慰地點點頭,看向成國公:“鳴野,朕記得,此事你從起始就不反對。”
“鳴野”乃宇文大人的字。《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
宇文皋聞聲站立:“是。臣以為,六殿下有孝慈仁心,足具君主之德。君德昭昭,則人心向往。垂拱而治,拭目可待。”
皇帝聽到這,不由失笑:“垂拱而治?愛卿知六皇子甚深啊。孝慈仁心,你沒說錯。老六淘氣是淘氣,論淳厚本心,誰也不及他。”
孝慈仁心這一條,皇帝是一萬個同意的。只不過他無從知曉,六皇子曾為宇文皋亡母吟唱挽辭,通宵達旦。在成國公心目中,如此恩情,有若山嶽之高,冥海之深,肝腦塗地不足以報。僅此一條,就足夠令他毫不猶豫贊同皇帝的決定了。
宇文皋是孝子,更是理智派實幹家。六皇子唱輓歌一事,絕不止一份私人恩情而已,關鍵在於體現了當事人對於孝義的態度。在成國公看來,君主號召力必須強,卻不一定要太能幹。所謂德在才先,民心為上。明國公所言智慧擔當固然重要,但智慧擔當都叫皇帝佔去了,底下三公五侯六部九卿,幹什麼吃的?一個秉持正道、大度容人的君主,才最靠譜。
皇帝喝口茶,道:“朕還記得,你也有條件。”
宇文皋同樣一躬到底:“是。微臣贊同陛下改立六皇子為太子。只是,微臣以為,改立太子的同時,亦須定下太子妃人選。”
皇帝默然半晌,嘆氣:“你也知道,為成親這事,休王鬧得厲害。”
宇文皋跟著默然半晌,同樣嘆氣:“陛下欲改立太子,六皇子這個親……則非成不可。”
皇帝沒有馬上回應。過了一會兒,才道:“鳴野,朕以為,你與潤澤……私交甚篤。”
宇文皋頓了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