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第1/4 頁)
蒼老穹勁的語調、感觸萬分的聲音,還有那飽經風霜、偏卻精神矍鑠的慈祥臉容。
“獨孤前輩!”
任逍遙一怔。
獨孤宇按住他的手微微一緊,語重心長的道:“因你一計,中原武林得免腥風血雨,諸群雄毋需以命相搏,此時便受眾人大禮亦有何妨。”
言畢他大步走到場地正中,朗聲道:“諸位英雄,且聽獨孤一語!”
群雄叩首已畢,各歸各位,側耳傾聽這一代宗師、武林耆宿即將宣示的話語。
“自七十年前,耶律德光領軍攻入汴梁,滅亡後晉,九洲大地陷於水火,中原武林臨將傾頹,無數仁人志士、前輩英烈義無反顧、前仆後繼,只為匡扶江山社稷,安定百姓黎民,寧舍卻性命亦在所不惜。”
獨孤宇捋須長嘆,現出追憶和緬懷的神色,喃喃道:“先有琴棋書畫四聖以歸隱江湖、終生不返中原為條件換取赤唳率修羅教退返西域,接著是智障大師、慕容兄(慕容紹宗)、司徒夫人(司徒凝)、薛掌門(薛義隆)、老夫和舍妹憶秋殺入汴梁,欲除耶律德光……唉,那一戰其慘其烈,慕容兄、薛掌門、憶秋當場戰死,為國捐軀,老夫和智障大師、司徒夫人亦身受重傷,若非風任秋風大俠及時趕至以先天無上罡氣挫敗強敵,中原武林已遭傾頹!”
曉明、曉塵、曉玄,曉空,曉淨等五大聖僧當年均身歷其事,這時聽獨孤宇說起不由得感嘆無餘。
“風大俠武功人品俱當世無雙,若得由其統御中原武林,江湖鼎定指日可待,然風大俠情場受挫,心如死灰,老夫雖多次勸慰然其歸隱之心已無可更改。”
獨孤宇眼中射出濃烈的感情,朗聲道,“江山輩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數年後武王趙宏殷之子趙匡胤橫空出世,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皆曠絕當世,老夫傾己所能助其開創天極一教,欲待板蕩江湖,振興武林。然是時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百姓尚處水深火熱之中,匡胤義薄雲天,欲解民於水火,救民於倒懸,遂於陳橋驛黃袍加身,登基稱帝,立志先一統中原後再定江湖。”
說到這裡,獨孤宇身子一顫,差些兒老淚縱橫:“然天妒英才,匡胤辛勞一生,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義子吟嘯文武雙全,盡得匡胤真傳,武林大事本當託付於他,然光義承繼地位,為達先兄未竟之業而籌謀北伐,吟嘯統天極群雄從戎征戰、無暇他顧,北漢一戰得平,眼看再行收復燕雲十六州國家外患既定,孰料修羅教、絕殺入侵中原,本就尚未的平定的江湖驟然掀起腥風血雨。”
“光義當機立斷,命吟嘯率天極軍全師回援,五雲山之戰我中原武林盟終得慘勝,然朝廷大軍為耶律斜軫所敗,北伐大業功虧一簣,天縱英才、武功超凡、老夫今生最敬佩的大英雄任憔悴亦誤中奸計,含恨長辭。”
“之後的十八年,江湖雖然太平,然恨天未死,修羅教亦在北方蠢蠢欲動,我輩群雄心底終有顧慮,日子過得並不心安吶。直到逍遙身任盟主,修羅教應諾北返,絕殺徹底覆亡,中原武林在歷經八十餘載的動亂後終於得來了太平!”
“三代英烈,萬千群雄,無數英烈的前仆後繼,無數血淚的慨然付出始得償報,老夫心甚慰之,心甚慰之!”
獨孤宇這番話是站在前輩先賢的立場上對任逍遙的功業做出中肯的評價,趙匡胤鼎定中原,板蕩天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亂世,任逍遙匡扶武林,安泰江湖,掃盡了禍亂世間的邪魔逆賊,自此百姓得安、社稷得安,天下得安。
毫不隱諱的說一句,趙匡胤、任逍遙一統江山、一安武林,共同鑄就了大宋鐵桶般的萬里江山和黎民百姓們幸福安定的生活。
當然,在這皇權至上的年代,要據實的給任逍遙等同太祖的評價在別人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唯獨他獨孤宇行!
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對他的尊崇和敬仰就像在場的無數群雄對任逍遙一樣!
身為中原武林資歷最老,地位最高的前輩耆宿,他當然應該毫無保留、公正無私的陳述出對任逍遙嘉許的褒揚。
“聖旨到!”
便在此刻,廣場盡頭響起一聲清越的高喊。
第二章 慨然封王
群雄齊齊轉身,但見一隊身披甲冑、高舉旌旗的雄壯軍士擁著一位留有三縷長鬚的白髮老翁大步前來,他身著方心曲領的大紅朝服,面容古雅樸實,謙和中自有威儀,正是當朝宰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寇準。
眾人中不乏熟諳朝廷禮儀著,見寇準身後跟著足足八八六十四人的依仗隊伍,一個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