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2/4 頁)
在,一干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文人大臣還在。
安祿山決定首先在長安正名位,建國號,以不負李隆基所託。為了安撫一幫文人大臣,將他們一起邀約飲酒。不料就在邀約之後,宴會尚未開始之前,宮中留下的高力士心腹向安祿山講了李隆基父子目前的情況。當安祿山聽到李隆基被強行遷往蜀地的訊息之後,不由大怒。這一晚心情大壞,對太子及眾大臣文人恨之入骨。一時看著不爽,就殺了幾個。結果長安城中,盛傳安祿山惡名。那長安城又素來根基很厚,都是世家大族在這裡辛苦經營過的。太子一回師,內裡便作亂,安祿山守不住長安,只得退兵東回,等著捲土重來。
但安祿山無論在戰場上還是在戰場之外,都遠遠不是太子的對手。回軍之後,太子又給出了安祿山最後的沉重一擊。這一擊就是從內部瓦解安祿山的軍隊。從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到下面廣大計程車兵,都遭遇了太子的攻心戰術。
這個時候,安祿山雖然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和其他雜七雜八生活享受的問題,唯獨不能迅速滿足老百姓對於權力和財富的渴望。安祿山始終沒有弄明白一個問題,人有了權利之後就會渴望更多的權力,人有了財富之後就會渴望更多的橫財,在這方面,安祿山和史思明永遠不能讓自己的百姓得到滿足。不但如此,他們也不能讓自己的兒子得到滿足。
如果按照安祿山和史思明的權力架構,將來的權力將屬於眾百姓。那麼安慶緒和史朝義就沒有了他們本來能夠得到的權力。同樣,中上層的官兵得不到本來應該得到的權力,下層的官兵是隨著中上層官兵一起作戰的,必須聽令於他們。這樣,就在安祿山史思明和他們的兒子以及全軍之間,樹立了一道鴻溝。
這種情況越演越烈,終於,安慶緒忍無可忍,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狠下自己的心,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太子的心腹大患終於去掉了。
但太子卻沒有停止自己的攻心戰。心腹大患去掉之後,安慶緒仍然立了一個朝廷,仍舊在大唐的土地上橫行,自己原本應該得到的整個大唐的疆域依舊分裂。所以太子又抓住安慶緒殺死父親的這個行為不放。而這次他的觸角,伸到了史思明那裡。藉著史思明覆仇的怒火,安慶緒又被史思明殺死了。
說老實話,史思明沒有安祿山那麼雄才大略,但史思明卻是安祿山最重要的夥伴,在范陽盧龍兩地的老百姓中聲威卓著。他已經徹底信服了安祿山的治國方略。所以自己取得政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恢復安祿山的舊制。這樣也讓他走上了安祿山的不歸路。太子同樣兵不血刃,就煽動史朝義殺死了史思明。
此後的史思明完全孤掌難鳴,很快就被太子派兵消滅了。
在此前,太子已經應朝臣的要求,授意心腹殺死了楊玉環,並正式宣佈李隆基退位成“太上皇”,自己登基成為皇帝。
而安祿山死後,上天憐憫他全心為了百姓的拳拳之心,就派殭屍祖宗將臣將他利用成殭屍。安祿山早已在遊歷的過程中成為仙級高手,所以被利用後就已經是仙級殭屍。在跟將臣立約的時候,安祿山答應不干涉天下大勢。但將臣也給了他兩個權利:一個是行走四方,行俠仗義,同時鍛鍊自己的殭屍等級。另外一個是在關鍵時刻,天命允許的情況下,能夠站出來挽狂瀾於既倒。
安祿山謹遵將臣的教訓,一直行走四方。在不斷的行俠仗義之中,花三百年的時間,將自己鍛鍊成了天級的高手。而從那一刻開始,作為天級的高手,他已經失去了兩個權利中間的一個,也就是行走四方的權利。他必須找尋一個地方沉睡下去,等著關鍵時刻有人來將他喚醒。而如果要喚醒他,則必須要經歷一定的程式,需要眾多高手一起努力。同時,因為他的關鍵性,敵人也會聞風而來,破壞他的喚醒儀式,讓他繼續沉睡。
最後安祿山找到了他當年埋下寶藏的安家莊,作為他的沉睡之地。而我們現在,就必須在這個沉睡之地將他喚醒。喚醒的儀式一直要持續半個月,其中最後一天是敵人大舉來襲的時候。
安之若一口氣將這個故事講完,我們大家都不禁默然。對於玩家來說,感覺這簡直就是一個羅生門事件。按照安之若的講法,跟歷史也沒有多少差異,只是大家換了一個角度來看問題,就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當然,無論他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安祿山到底是怎樣的人,這都跟我們已經無關。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喚醒“天尊”。遮面的琵琶拿開之後,他的名字叫安祿山。而我們這些從前探過安家莊的,則想起了當時在《霓裳羽衣曲》上面看到的《後記》。若無真情實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