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農為國事之根本,越是上層的官員,對此感觸越深。天下糧倉,一在江南,二在蜀中,韓知府對農事的關心更重於其他。前陣子有災情預現,韓知府差點愁白了頭髮,雖說後來災情緩解,但這一直是壓在他心頭的一塊大石。接到江陵縣的急報,韓知府只看了一眼,身子一仰,險些便連人帶椅子栽倒在地上。
”這是真的?確能畝產四十石?“韓知府揪著江陵縣班頭的衣領,那勁頭絲毫不像是個五十餘的儒書老者所能有的力道,”不是黃仲明他虛報誆本府?“
那班頭艱難地喘口氣道:”回大人,是確實的,小的今兒也親眼看見的,我家知縣大人帶著全衙的人都去看了,當場連百姓不下三百人。“
韓知府手捂著胸口,大口喘了幾回:”當真是糧食?“
”可飯可菜,我家大人說是極為美味且飽腹。只因要留作種,所以只有本縣知縣、主簿、縣丞三位大人嘗過,小的在一旁只聞了味兒,確是香。“
韓知府深吸一口氣,衝著外頭大吼了一聲:”備車、備轎,本府這就去江陵縣!“
”去,叫人,同知、通判、經歷……不管在不在衙門,全都給本府叫來,一刻鐘之內隨本府出發!不許推託,不得告病!“
下頭人嚇傻了都:”大人,現在都這個時辰了,到了江陵縣,只怕天都黑了,不若明天……“
”明天個屁!老夫一時半刻都等不及!天黑便天黑,難不成偌大的江陵縣還沒有咱們住的地方?快去快去,快些令人備車叫人,不可再耽擱。一畝四十石!四十石啊!“韓知府揹著手,在堂前來回走了幾步,”天黑了便挑燈,本府要親眼見一見,這一畝四十石是怎麼算出來了!“
從巴城到江陵縣的八十里路雖然大半通坦,但與班頭單人獨騎的速度顯然沒法子比。韓知府七催八催,緊趕慢趕,趕到江陵縣的時候日頭早就落了山。
江陵縣的班頭依舊是快馬回城,將知府大人帶隊來江陵縣的訊息通知本縣的大人們。
何主簿笑著對左縣丞說:”怎麼樣,我說的吧,便是再晚,老大人也一定會當日趕來的,左兄,你輸了,願賭服輸哦。“
左縣丞哈哈一笑,從腰上解下一塊玉佩來塞在他手上道:”這還是頭一回輸得這樣心甘情願的。“
縣衙的眾人換了乾淨冠服,迎出城外。引頸期盼下,塵煙滾滾,韓知府的車馬終於出現在官道的那端。
韓知府雖然年紀一大把了,卻有著年輕人一樣的熱血和幹勁,行路這麼疲累,他卻連坐下喝杯茶的機會都不給黃知縣,下車拉了人就要趕到陽明村去。
這麼晚了,再趕個十幾里路去村子裡,一村的人都甭想睡覺了。
何主簿呵呵一笑,上前解圍道:”府君大人何用現在就趕去陽明村?當日為了驗證這玉薯的高產易種,屬下特地將府裡的花園推倒,試種了一些,與村子裡種成的產量差不多少。不若請府君大人先到屬下家裡驗看,明日一早再去村子裡,一來免了勞累,二來也不會驚擾百姓,大人您看可好?“
韓知府摸了鬍子對何主簿一笑道:”你們倒是有心,知道在自家院子裡藏著好物,怎麼不早些與本府說?“
黃知縣忙道:”未確證前,下官等實在不敢宣揚出去,免得令大人傷神勞心。“
”那還廢什麼話,快些領本府去看!“
何主簿不免在心中暗自慶幸,得虧自己多留了個心情,沒有把那塊地上的玉薯全給挖了。何家的地有福啊,知縣大人刨過一回,這下子又輪到知府大人去刨了。
夜色昏暗,二十多隻大燈籠將那片花圃映得如白晝一般,韓知府看著眼前深綠色的一片,深深吸了一口氣。
黃知縣以過來人的身份,親自給韓知府示範如何起玉薯。韓知府在見到知縣起出第一塊玉薯時眼睛都綠了,當來不問三七二十一,連起了五根。
”厲害,果然厲害!“聽說是一回事,親手看著是一回事,親手刨挖出來,親手稱量又是一回事。
韓知府可比黃知縣有深沉多了,雖然也是抱著籃子激動,可也沒太失態。
”我大齊得此神物,盡養天下子民之口,天恩浩蕩,幸甚!“韓知府換了衣裳洗了手,坐在何主簿家的正堂裡對著黃知縣等人感慨。
”大正年間,蜀中大旱,朝廷雖傾國庫開軍倉,仍死了十數萬口,成宗皇帝下罪已詔,散盡後宮,上下盡儉,老夫那時雖未出生,兒時也聽父輩不時說起,我祖父一族原有一百七十餘口,歷災之後,僅餘少壯四十五人,何其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