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部分(第1/4 頁)
�羌埔慘����謔歉韃炕煺講恢埂T諞�紗笫�笆胖�螅�閼��笙羲�謊碳捌渥右�梢牧星漬�蠖技絛�蔥姓飧穌�摺�
至大憲二十年時,勢力最大的阻卜九部已經削落下去,勢力第二、第三的烏古部和敵烈部也已衰落,遼國朝廷的勢力趁機往北延伸,將大片土地歸入朝廷直轄。而在部族混戰中,越發壯大或者新興而起的是從“漠南”擴張到“漠北”的汪古部,興起於“漠北”的茶扎剌部和梅里急部,以及“漠東”的蒙兀室韋部,這四大部落聯盟勢力中,又以被封王庭的汪古大王部勢力最雄厚,而汪古大王的野心也隨著膨脹起來。
大憲二十三年,遼國皇帝耶律夷列薨逝,因太子直魯古尚年幼,遺詔以妹耶律普速完權理國事,為攝政太后。汪古部認為機會來了,對“孤兒寡母”不需顧忌,於是大舉興兵攻打茶扎剌部。茶扎剌部不敵,向上京求援。
遼廷認為汪古部的勢力已經太大,再掠奪擴張下去就成朝廷的大患了,派出使臣調停。但汪古部沒將“孤兒寡母”放在心上,一氣滅了茶扎剌部。遼廷大怒,以“叛部”罪名發兵討伐,並徵調蒙兀室韋部和梅里急部為先鋒。
汪古部竟是超乎尋常的耐戰,雙方在北部草原從三月打到十月。大宋軍情司根據情報分析,揣測北周應該是在暗中輸出了兵器給汪古部,當然是冷兵器,但周軍淘汰下來的刀槍弓箭盔甲也是相當先進的,恐怕只有遼軍精銳的武器可與之相比,但遼軍精銳畢竟不佔討伐大軍的多數——這就有得打了。
金國這時已經穩定了羅斯統治區的局勢,見遼國內戰,便插了一腳進來,從金山(阿爾泰山)東部統治區發兵,攻佔烏山以西地域(外蒙古烏里雅蘇臺地區)。
此時汪古部在大遼聯軍的猛烈攻勢下,已經敵不住了,一直往南退,便向大周帝國求援,說願意歸順大周。
大周立即從大同府出兵一萬“調停”,希望三方——遼國、汪古部、金國——坐下來談一談,動刀動槍的不好,和平解決爭端嘛。
金國佔了六百里的土地,認為可以見好就收了。遼軍討伐汪古部已經損失了幾萬人,如今還要應對金軍的入侵,也覺得顧應不及。於是,應大周帝國的調停,都坐到桌邊談一談了。
經過不斷扯皮爭吵,至大憲二十四年正月十七,三方終於簽訂條約,約定:烏山以西歸屬金國,汪古部歸屬周國,包括其在陰山南北的汪古大王府轄地,面積約十二萬平方公里,遼國則得到汪古部擴張後的“漠北”之地。
這個和談當然是遼國最吃虧,白白送出去了十六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劃分土地的面積單位是依照大憲二十二年、宋周遼金夏及東洋、南洋諸國在大宋東京城召開的世界度量衡會議上制訂的《度量衡國際協議》的規定,其中長度的度量衡確立了公里、裡、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制,面積的度量衡則對應是平方公里、平方里、平方米等。
制訂這種國際協議時,就體現出國家實力的重要性了,誰實力強,誰就掌握制訂規則的話語權。顯然宋周兩個華夏帝國聯合的實力遠非其他國家可比,何況“華制度量衡”也是最細最精確的,超過其他國家各自使用的度量衡,於是會議確定國際度量衡以華制度量衡為標準制定。華制度量衡是在大憲八年的南北會議上確立——宋周兩國以前都是採用宋制度量衡,南宋建立的新度量衡也是以舊制為換算,北周採用沒有問題,為了兩國商貿往來的便利及地理航海造船等各方面技術交流與合作的便利,協商後統一確立了華制度量衡。
此且不多說,但說遼國簽訂這個協議吃了聲,卻還是大有收穫的——汪古部擴張後佔有的“漠北”之地以前名義上屬於遼國所有,現在盡數劃歸為遼國直轄,約摸有十幾萬平方公里的草原牧場,往北一直到貝加爾湖,遼國算是賺著了。
就在宋、遼、金三國協議簽訂的次月,即大憲二十四年二月,夏國與西塞爾柱帝國又發生大戰,史稱“南格羅斯戰役”。
三萬夏軍與七萬塞爾柱軍隊在格羅斯山脈東南部交戰,連戰七日,最終塞爾柱軍隊慘敗,夏軍攻入法爾斯行省的首府設拉子。
軍情司收到的最新戰報是,夏國已經佔領整個法爾斯行省。
蒼秋舉以指揮棒在世界地圖上劃出夏國最新的疆域,“……東北自庫赫魯德山脈以南,均入夏國疆土。目前夏國佔領的土地,相當於西賽爾柱帝國統治區的十五分之一。”
衛希顏目測了一下夏國的新疆域,按地圖示尺計算,大約有十三四萬平方公里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