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如說是項少龍怒氣升,氣魄盛,武者又不是君子,報仇當然要立刻了。
君莫問暗自感嘆,一怒拔劍,刺殺王侯於廟堂之上,彗星襲月,白虹貫日,項少龍倒是真有先秦俠士風骨,似乎很適合補天閣傳承。
之前因為項少龍吊兒郎當的樣子,君莫問也沒有為人師表的態度,但現今經歷了人生慘事後,少龍到有了劍宗高手的宗師氣度了。
訴說完雙方的離情別緒,趙國事宜已了。
君莫問領項少龍相見紀嫣然和趙倩,玉樹臨風的紀嫣然和活潑起來的趙倩讓項少龍暗自一怔,心嘆女人真是善變。
君莫問神色看著相識的三人,有些茫然。
=============
PS:這個情節最算完了!
第四十章 曾經決戰之地
道不同,不相為謀!
實際上,這裡的道往往並非指目的地,而是指道路的差異。明明目標都是一樣,世人卻因路的方向不同而敵對。
世上之事就是這麼莫名其妙,明明都朝著一個偉大的目的努力,卻因為路數不同而生死相搏。所以,對於人類來說,結果並不重要,手段才是主要。道非道,而是路!
春秋五霸勢力和守護者聯盟爭鋒敵對數百年,完全是生死仇敵,你死我活,可局外者絕對想不到,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劍聖的意志能令天地為之變色,天為之動,地為之搖,心神接近天道,心中亦只有天道,哪裡會在意凡俗之輩!
他們所求者,只有武道!
只不過霸主級劍聖認為建立一個嚴謹的武道體系和森嚴的武道社會,層層選拔,步步提高,繁衍出一個武道盛世。這就是道統的意義。
而守護者勢力卻認為,武者可以從周天子之前的上古時代三千仙道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無邊征伐,上古的武道百聖是如何誕生的?是在你死我活的爭鬥中成聖,所以只有綿延不絕的亂世才是真正的武道盛世。
原本的霸主級劍聖和守護者勢力在齊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後,以編輯即便仙武之人亦要垂涎三尺的古往今來第一奇書《武典》為號召,已然是一個統一的利益集團。
可是齊桓消失,諸國貴族王室劍聖和在野平民劍聖分裂。而五霸書卷和守護者秘技都是從《武典》中流落出來。
其中五霸書卷與其說是武學秘技,不如說是一個武道社會計劃書更合適,而守護者從《武典》中得到的同樣不算是一個驚世武學秘籍,只能說是武道歷史的記錄,記錄了有史以來的武林秘聞。
真正的《武典》是隻授道不授法的。
因為參與編輯《武典》的劍聖、劍宗們雖然想自己的傳承流傳後世,但絕不會盡述自己武學精要,被人找到破綻反殺自己,不就作繭自縛了。
自晉文公開始分離劍聖集團,守護真正武道之源的守護者們隱藏在世界的暗之一面,歷史已經湮沒。
而霸主們即便少年時不聞一名,成名後威震天下,所有的經歷皆會被人挖出。
春秋五霸為古往今來人世間極道存在,成功是相似的,可成功的手段卻各有不同。
齊桓公靠絕世之才,古往今來劍聖第一人,聖者中的霸王。
晉文公為厚積薄發,打破武道限制,開創中原真正的霸業。
楚莊王是深藏不漏,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以南擊敗,問鼎天下。
秦穆公是堅韌不拔。在東進之路被晉國擋住,於是併力西向,開始西方霸業,積蓄實力,敗晉入主中原。
越王勾踐是隱忍狠絕。借在野劍聖之力稱霸中原,之後狡兔死,走狗烹,手握天下霸權。
君莫問四人一路順風,很快過來趙秦的邊境線,到了秦國境內,一古森嚴的氣氛瀰漫在途經的秦國城鎮中。
“你們有沒有一種不知如何描述的奇怪感覺?”項少龍看著秦國街道的行人。
城中房舍古樸實用,有一種刀鋒般平整肅顏,行人雄健俊偉,充滿陽剛之氣,這些都是秦國的風土人情,很平常。可項少龍卻從中感覺出一股奇怪的氛圍,似乎是舒服,又似束縛感。
領先的君莫問回頭看來眼項少龍,心想:“果然已經宗師境界大成了。”
劍宗心神細密敏感,對周圍空間內心念的感知臻至人類精神的巔峰,已經入微。偷襲圍攻在這種入微感知前根本不可行,更何況對這種刻入國民骨髓的國家意識形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