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此時乾孃早已經在門口等待他了。
“乾孃!”君寶喊了一聲。
見君寶到來,老人早已歡喜的拉著他的手,走入屋內,屋裡已經擺上了熱氣騰騰的飯菜,還有一個碗裡赫然放著兩個紅皮雞蛋。於是,他們一邊拉家常,一邊吃飯,很有家的氣氛,很溫暖,很溫馨。
----------------
第一卷完
第一章 初下山 路悲風雪天
更新時間:2009…1…23 19:05:54 字數:3451
忙了六個小時,終於完成這一章。現在心中一片輕鬆。
------------------------------
進入臘月,春節漸近,寺裡的香火也日漸旺盛了起來。每日裡,在通往寺廟的山路上,拜佛的人絡繹不絕。許多人不是隻來此跪拜祈禱之後就完了,並且常常還要從寺裡請回去一些開光的佛像佛經,帶回家裡供著,以祈求日日平安多福。
雖然寺裡平時也積攢下了一些經書,但此時又豈能夠用,所以每入臘月,君寶師兄弟便整日都忙於抄寫經書了。當然,這些年的經書抄寫下來,令他們不但對《金剛經》等經文熟悉異常,而且練就了一手不凡的毛筆字,就那君寶的字來說,雖還談不上“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境界,卻也隱隱有幾分大家風範,常常令他自寫自賞半日而不倦。
幾個日升日落,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即是民間常說的小年了。
這天下午君寶仍如往常一樣,端坐於藏經閣的一角抄寫經文。今天負責值班的是明見、明性兩位師兄。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令人感覺奇妙莫明,就如這兩位師兄而言,明見雖是一身僧人裝扮,卻性格跳脫,清秀的外表加上靈動的眼睛,處處顯得風流倜儻,猶如富家公子哥。而明性恰恰給人一種截然相反的感覺,外貌敦厚淳樸,老實穩重;二人的性格亦如其外貌一般,明見活潑多言,明性沉靜木訥;不過二人卻是極其的投機友好。這難道就是所謂的性格互補麼!
君寶恍惚中彷彿聽到他們在談論什麼盂蘭法會,南少林,弘願師叔。他正好抄完一本菩薩大悲咒,放下了毛筆,一時無聊之下,便與兩位師兄聊天,這才知道,原來南少林的弘願師伯和法相師兄來了。
這本也算不得什麼特別的訊息,這些年來,由於南北兩個少林的淵源,常常是你來我往,交流佛法武功之類的,很是頻繁。特別是,今年不僅弘願師伯來了,並且還帶來一個重要的訊息。南少林準備在來年七月十五盂蘭盆節的時候,舉辦一次盛大的佛教盛會────盂蘭法會,並在全國範圍內廣邀各名山大寺的高僧,弘願師伯此來一是加深交流,二便是向少林下請帖。
晚上君寶與師傅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覺遠師傅笑著說他早已經知道了,並且到時候他也將隨首座一同南下參加此盛會。他這裡所說的首座是菩提院的玄空大師。
聽到師傅也要南下,君寶便動了心了。想想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依然十五個歲月了,便一直生活在寺裡,最遠的夜就是去嵩山腳下的小鎮了。這次倒是一個好機會,若能隨師父南下,便可以好好遊歷和了解這個世界了。於是君寶便趁機央求師傅,師傅笑著說明天問過首座再做決定。
看著師傅慈愛的眼神,君寶就知道此事基本上已經搞定了。因為師傅佛法精深,首座師伯對師傅一向很敬重的,這樣的小事情應該沒有問題。
次日,師傅帶給君寶一個更好的訊息。原來方丈首座他們很是看重這次法會,準備大力協助南少林辦好此次法會,於是準備過年之後,大量派遣門下的弟子,分批派往南少林。在師傅的大力推薦下,君寶也順利的加入到了南行的隊伍中了。
自從宋朝南遷以後,中原地區刀兵不斷,為避免戰火殃及,少林便避世不出,自己獨守嵩山,連門人弟子也很少在江湖上走動了,於是嵩山少林在全國的影響力便慢慢減小了,泰山北斗的地位也慢慢動搖了。而這些年來,福建南少林的發展卻是興旺的很,在南方几省中隱隱領袖佛門的氣象。俗語有云,靜極而生動。嵩山少林多年避山不出,玄法方丈此時便有借協助舉辦盂蘭法會之機,向天下表示少林重新出山之意。於是便有了派君寶等門人趕往福建少林之事。
次年,剛剛過完上元節,第一批弟子便開始下山了。他們一行四人:法相,明見,明性和君寶。其中法相不但是從南少林來的,更是他們中年齡最大經驗最多的一位,理所當然的是幾人的帶頭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