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一致,便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講吓去。莫少青又說道:“如今正是走鹽的時候,除了買鹽要花銀子,各種費用以及要交的稅也是不少費用。二爺往年賺的銀子今年基本上都投在了安徽這塊,又剛買了李家的園子,手頭上能用的閒錢也就一二十萬兩銀子。在這個時候如果盲目搶購河南等地引窩,一旦出現銀錢不足的情況,不但新的生意沒辦法開拓,反而到手的安徽這塊地盤都容易被他人趁虛而入。雖說引窩是固定的,是鹽商的特權,但只要我們一遇到銀兩不足、無法支付稅費的情況,官府會很輕易地將引窩收回,轉賣他人。再者說,二爺這次在安徽的引窩上斥下巨資,一時半會抽不回錢,如果再買河南等地的引窩,負擔就太大了。我的想法是,這些地方的引窩可以買,但如果要買就選一些地段好的小縣鎮,不自己親自運鹽,而是轉賣給那些沒有引窩的商人。等二爺銀錢充裕了,再收回來自己做。”
“你和二奶奶想法差不離,那就按你說的,選幾個運輸便利縣鎮,先把引窩買下來,儘量不惹眼。”周天海端起茶盞吃了口茶,“還有件事,你說這次的總商之位,我有沒有機會博一博?”
莫少青道:“有道是有,不過我還是認為依照二爺目前的實力還做不穩總商之位。”周天海挑眉道:“我何嘗不知,但如果能尋得李大人的支援,我就會比旁人多幾分勝算。你要知道這總商之位講究個子承父業,這空缺不是那麼容易有的,除非像湯家這種情形才有機會另選總商,其他時候我們也撈不著這個便宜。”
莫少青笑道:“難道二爺忘了,張總商可是沒兒子的,如今都五十開外的,想必也生不出兒子來了。”周天海道:“他不是早就過繼了個兒子?聽說如今已經十來歲了。”莫少青道:“那個兒子平常也不出來,總悶在家裡頭。上個月在吳爺那我見了一回,一說話先臉紅,和大姑娘似的,人又不太機靈。將來即使繼承了總商之位怕也是坐不穩的。而張總商如今已顯老態,又時常多病,估摸著能撐個三年五載就算好的了。二爺不如在這幾年內養精蓄銳,積攢實力,籠絡人脈,到時去爭張家的總商之位。如今這個叫那幾個大鹽商爭搶去,他們彼此暗中算計,我們才好漁翁得利。”
姜玉春在屏風後頭聽了莫少青的分析,心裡暗服,覺得他是個有眼界的,不貪圖眼前的小利,反而看得長遠,不由地讚許地點了點頭。周天海也點頭笑道:“我倒忘了他,無論什麼時候要爭這個總商之位,人脈都是最重要的。我想不如多聯絡一些同鄉,遇事也好互相幫襯一些。”
莫少青忙說:“索性就拿這次買回來的引窩做引子,賣給沒有固定引窩的安徽商人,二爺好趁機把他們籠絡到自己名下,壯大自己的勢力。”姜玉春聽了心裡一動,開口說道:“既然這麼著,二爺何不建立一個安徽會館,藉著同鄉聯絡情誼之名把在揚州做官鹽生意的徽商聯合起來,建立自己的勢力。不管是有頭有臉的鉅商還是走街串巷的小販,只要是同鄉,走可以進去一坐。”
此時雖然有會館的概念,但還沒有興盛起來,僅在京城有那麼三五家。在姜玉春對會館的隱約印象只停留在聯絡同鄉之誼、應對同行競爭這塊,周天海對這個倒是十分感興趣,同莫少青探討起來。
姜玉春聽的哈欠連天,見兩個人說個沒完,立馬起身要回後院。周天海這邊還有事沒辦完,只得讓她先回去。莫少青見姜玉春要出來,連忙低著頭側在一邊,聽著腳步聲跨出門去才抬起頭來。這時跟在姜玉春身後的一少女忽的回過頭來,正好和莫少青雙目對視,那少女羞的臉一紅,低下頭連忙快步跟了出去,只留莫少青站在那裡怔怔地發呆。
34、姜玉春的三年計劃
主僕幾人回了屋子,做些針線閒話家常。姜玉春看著坐在炕上繡荷包的兩個大丫頭,心裡一動,回頭悄悄和郭嬤嬤笑道:“剛才聽那莫少青說話條理清楚、頭腦靈敏,倒是個不錯的孩子。只是隔著屏風瞧不清模樣,不知長的如何。”郭嬤嬤道:“我倒是聽人提起過,說是個秀色奪人的俊朗後生呢。”
姜玉春一聽秀色奪人,不禁有些懊惱,連聲說道:“既然這麼著我剛才應該看兩眼才是,嬤嬤非得叫人隔上屏風,看也看不真切、瞅也瞅不清楚的,我瞪了半天眼也沒瞧見莫少青的模樣。”
郭嬤嬤聽了臉上變了神色,連忙拿手握她嘴道:“我的二奶奶,這話也是混說的。你是內宅的奶奶,哪能隨便瞧男人的。”姜玉春一偏頭避過她的手,轉頭笑道:“哎呦,哪有那麼大的規矩。那莫少青在外頭雖然被人稱一句莫爺,其實說到底還是我們家的人,倒不用像避諱外人一般。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