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
他掠到窗前。
「告訴我啊,尼克。」慧娜想從後抱住拜諾恩的肩膀,卻被強烈的恐懼感阻止了。「或許我能夠幫助你。」
拜諾恩揹著她的臉在苦笑,他開啟了窗戶。
冷風像不懂得疲倦為何物的侵略者,再次進佔這臥房。慧娜婀娜的身軀在寒風中哆嗦。
拜諾恩拾起地上的帽子。
在重新戴上這頂原本屬於蘇託蘭神父的帽子之時,他忍耐著想回首的強烈慾望。
他躍起,蹲在窗框上。黑大衣飄揚起來,拜諾恩顯得像棲息在枝椏上的孤獨烏鴉。
「有一天,或許我能夠找到拯救自己的方法。那時候你不會再害怕我。在那一天來臨之前,暫時要跟你告別了。請你等待我。」
拜諾恩無聲自窗戶躍下。
慧娜驚呼著奔前,俯視窗外。
拜諾恩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之中。
某種迅速移動的東西閃入慧娜眼瞳上方的視界。她仰首。
一隻頭顱像鼠的異獸,頻密地拍動比身體還要大好幾倍的尖銳雙翼,飛向月亮。
這是慧娜平生第一次看見蝙蝠。
《惡魔斬殺陣》完
後記
「這是哪一國的小說?」
在香港的書店裡我不只一次看見過,自己的書給放在「外國小說」的架子上。大概是因為我喜歡加上英文書名,而筆名也有點容易令人誤會的關係吧。
我常常以外國作為故事的舞臺。《吸血鬼獵人日誌》這個系列甚至以外國人為主角。
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格外喜歡寫一些比較遙遠的東西吧。就像人們喜歡到外國旅行的心境。
我也喜歡旅行。
身在異國,給陌生的建築物、陌生的路標文字、陌生的街頭音樂、陌生的食物氣味、陌生的人群鬧鬨聲包圍。四方上下的一切與我無關。我無時無刻更自覺地確認自己身在何地……
我比任何時候更清晰的感覺得到:
「我正活著。」
我沒有到過臺灣。在我心目中的「臺灣印象」——或者更確切來說是「臺北印象」——來自林耀德的詩文裡那個後現代的都市。我不知道我的「印象」與現實的差距有多大。
也許這並不重要。閱讀的魅力正在於此:那是每個讀者腦袋裡一次再創作、再建構的過程。我的《百年孤寂》跟你的《百年孤寂》,以至遠在拉丁美洲的賈西亞·馬奎斯心目中的《百年孤寂》,永遠不會一樣。也不必一樣。
今天我的其中一個「兒子」——也就是這本書——代替我到臺灣來旅行了。希望臺灣的讀者朋友們,都能高興地接受這個國籍身份有點奇怪的孩子。
喬靖夫
二〇〇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吸血鬼獵人日誌Ⅱ冥獸酷殺行》
作者:喬靖夫
Journal of the Vampire Hunter
何謂吸血鬼 WHAT IS VAMPIRE?
吸血鬼就是沒有死去的死人,或稱作活死人(Undead),是一種介乎生存與死亡的存在形態:他們有別於鬼魂,因為他們擁有實體;他們不是另一種生物,因為他們最初乃由人類變化而成;他們不屬於人類,因為他們能夠透過吸飲人類的血液,維持無限的生命。
人類假若在死亡前曾與吸血鬼進行血液交換(主要透過飲用),死後即變化成另一隻吸血鬼。
這種互動喝血的儀式稱為血洗禮(Blood Baptism)。暫仍沒有確定這是否為吸血鬼繁殖同類的唯一方式。
吸血鬼的身體如何以人血維持生命至今不明,但推測與人類進食、消化、汲取養份的機制截然不同;吸血鬼不必呼吸,但呼吸系統仍然儲存良好(吸血鬼能夠說話足證此點),進食功能強於人類,因此能迅速吸啜受害者體內的血液;吸血鬼仍然靠腦部指揮身體機能,亦仗賴血液迴圈系統維持生命,這是何以斬首及貫穿心臟能夠消滅吸血鬼。
摘自《約翰·薩吉塔里奧斯札記》
吸血鬼談
那是一九九八年秋季發生在加拿大溫尼柏市的事。
◇◇◇◇
「再給我一杯吧!」
「對不起,佔美。」酒保兼老闆麥肯連搖搖頭,木無表情地抹拭玻璃杯。「你的賬單已積到五十元了。回家吧。」
酒癮發作的佔美感覺喉頭癢癢的。「求求你。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