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山鬼是常曲縣一帶民間傳說的鬼怪,據說山鬼不高興之時就會爆發洪水之災,如果是居住在山裡的居民就會被它吞入肚中,隨著洪水一起吐了出來,其狀慘至不可目視。
當下就有幾人跪了下來,對著洪浪翻滾的大河說著:“山神息怒,草芥必道把酒祭奉,莫再水相兇示。”
這條大河是長江支流,名叫玉水河,本是盤陰鎮的福氣之源,而此時在眾鄉民的眼中變得無比可畏。
救援無法再進行了,馬思前吩咐鄉親們把本鎮的屍體掩埋了,而另外七具屍體雖然不是本鎮同鄉,也不好棄之荒野,只能分開埋葬。楊偉青看著母親的屍身被把把泥土一點一點地蓋在了下面,嘴裡發出一陣抽搐,終於哭了出來。
他一直憋到現在才哭,是因為之前根本無法相信母親已死,知道現在看到母親被埋入土中,才反應過來這一切是真的。他在軍隊行伍中日日夜夜想活著回家見到母親,而這時他活著回來了,而母親卻再也見不到他了。
巨大的悲痛讓他無法自制,他心中再如何堅強,畢竟也只是個二十歲的少年,哭到筋疲力盡,昏睡了過去。
由於盤陰鎮大部分民房都被洪水淹沒了,鄉民們只好在高地處搭建了臨時的木屋。好心的鄉民將熟睡著的楊偉青放在最暖和的一個木屋裡,他們很好奇楊偉青從軍這一年多來到底經歷了多少磨難,原本稚氣的臉上竟然多了七分剛毅和沉穩。
一直睡到半夜二更,楊偉青才醒了過來,他沒有發出任何動靜,一個人悄悄地向盤陰鎮頭走去。
一個鄉民還是發現了他的舉動,問道:“這麼晚你去哪?”
楊偉青頭也不回,口中只說出了兩個字。
“報官!”
說道做到,楊偉青獨自一個踏上了返回常曲縣的路,同樣的一條路,來得時候是期盼和興奮,去的時候是悲痛和憤怒。
走了一夜的路,楊偉青到達常曲城區的時候正好是天色剛亮,路上行人漸漸多了起來,他們只見一個滿臉怒氣的少年向著縣衙門方向走去,全部跟在後面,準備看熱鬧。
知縣劉炳元是個五十多歲的瘦小老頭,此時他剛剛睡醒,聽到縣衙門前的擊鼓之聲,睡眼迷離地來到前廳,打了個哈欠,問道:“是何人在擊鼓鳴冤?”
只見案臺下一個滿臉英氣的少年說道:“草民楊偉青,盤陰鎮人氏。”
“是何冤情,將告何人?”
“我告的不是人,是山鬼!”
楊偉青這話出口,縣衙門口聚集旁觀人群發出一陣鬨笑,中間有人笑道:“這小子活得有點不耐煩了?”
劉炳元也是一臉悶怒,厲聲道:“山鬼乃草芥杜撰傳說,根本沒有其事,怎麼會讓你含冤?本官念你年少無知,不計你戲弄公堂,快回去吧。”說完又打了個哈欠,站起身來,準備往後堂走。
“大人且慢。”楊偉青急忙道:“草民卻非戲耍,前幾日山鬼發威,沖垮了河堤,讓大水把我盤鎮房屋沖垮,害得我家破人亡!”
他這話一出,劉炳元臉色立馬變了。楊偉青口中雖然明說是要訴告山鬼,其實含沙射影,在指責縣裡水利工事做得不夠,居然讓大水將河堤沖垮,導致百姓受災。旁觀的人知道其意,發出一片議論聲。
劉炳元雖然是個糊塗官,這點弦外之音還是懂的,只得支吾其詞:“天災難測,盤陰鎮百姓遭受這等劫難,本官深感痛惜,擇日定然親自下訪,安撫一方。”
楊偉青不知他為什麼要百般迴避,便說道:“除了洪水以外,我們在水中還撈上七具屍體,面貌可怖,希望青天大老爺查清緣由,好安定民心。”
劉炳元之前還只是臉上微微不悅,等楊偉青說到這裡的時候已經難看之極,兩道鬍鬚微微發顫,狠狠地將手中案尺一拍,怒然吐出兩個字——“退堂!”
這樣的反應讓楊偉青莫名其妙,連喊了幾聲“大人”,劉炳元還是不理睬他,憤憤然地走到後堂去了。
無可奈何,楊偉青只得離開了公堂,來到縣衙門外,看著門口那張大鼓,恨不得把它砸了。一旁的人見他出來,有的默然不語,有得則大是稱讚,只有一個白髮老者搖著頭說道:“孩子,你不明白其中事理,這樣告只會惹火上身的!”
他話剛說完,遠處三個家丁摸樣的人走了過來,對楊偉青說道:“剛才是你擊鼓鳴冤嗎?”
楊偉青不知道怎麼回事,點了點頭。
其中一個禿頭家丁說道:“我家少爺有事相告,請跟我們走一趟吧。”
“你們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