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1/4 頁)
魏家夫婦在回家路上,在回家必經之路一個叫做“土炮臺”的地方,聽到一陣孩子的啼哭之聲,夫妻倆就循著聲音去找,結果在一片人家種植的桂花園裡看到一個襁褓中的嬰兒。當時魏家夫婦還以為是桂花園主人自己家的孩子,覺得天氣這麼冷,把孩子放在戶外很不應該,因為那個年代的人比較淳樸,雖然收入不高但是養活幾個孩子還是沒太大問題,所以遺棄孩子的事情並不常見,跟如今的我們不一樣,雖然工資收入漲了好幾十倍,但是卻很多人養不起孩子。幫司徒調查的那個人說,魏家夫婦就把孩子帶去找到桂花園的主人,主人卻說不是他們家的孩子,於是如此一來,魏家夫婦才知道,這是一個棄嬰。司徒師傅跟我們說,大概當初遺棄這個孩子的父母,覺得桂花園種植的家庭大概會給孩子一個比較不錯的生活環境吧。可是那家人卻不要孩子,於是魏家夫婦心想反正自己也沒孩子,於是就把這孩子當成是菩薩送來的禮物,收養了下來,並給他取名字叫“魏成健”。
我心中嘆息,因為起碼他剛出生的時候,絕不是那個刻意接近一個女人卻是為了偷走女人孩子的命的人,孩子的眼睛都是純淨的,只是在生活的過程中,不免接受了一些讓人發生改變的資訊,有些人會迷途知返,有些人卻越陷越深。魏成健就是這樣的人,人的貪婪一旦作祟,誰都可能變成魔鬼。
司徒接著說,本來魏家夫妻對魏成健也是疼愛有加,不過幾年後,魏家的女人卻自己突然懷孕了,全家都非常開心,覺得總算有了屬於自己的孩子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對魏成健變得刻薄,依舊對他視同己出。但是魏成健在很小的時候就聽同村的人說過自己的身世,他一早就知道自己是個被收養的孤兒,這種特殊的經歷讓他比同齡人要早熟,弟弟出生以後,魏家人給他起名叫“魏成剛”,從那時候起,魏成健就把自己的身份擺放得很微妙,雖然自己的養父養母對自己也是一視同仁,但是他卻開始處處都讓著自己的非親弟弟,吃的讓給他,玩的讓給他,後來因為中國的政治變革,許多農村人失去了土地,雖然給過賠償金但是那點小錢能堅持多久呢?土地才是一輩子的資源。家裡突然窮了,開始有些捉襟見肘,弟弟也到了快要念書的年紀了,於是這個時候,本身都還是個小孩子的魏成健,堅決地選擇了輟學,把唸書的機會讓給自己的弟弟。養父養母雖然對他這樣的舉動感到心疼,但是也知道他是在想辦法給家裡減輕一些負擔。因為當年毛主席說我們要普及義務教育,孩子唸書不要錢,學費是免了,學雜費卻越來越高,高到一些家庭漸漸承受不起,並且從那時候開始堅信花了高價錢唸書,就一定要念個有模有樣。
司徒師傅說到這裡,嘆了口氣說,如果從人的角度來說,魏成健是個好孩子,只可惜後來走了彎路。但是從兒子和兄長的角度來說,他是個好兒子,也是個好哥哥。司徒告訴我們那個去合川當地村莊打聽的人,回來把這訊息告訴了司徒的朋友。司徒在聽到以後也有些不相信一個那麼好的孩子,最後竟然變成了一個害人摞命的兇手。
司徒師傅接著說,後來兄弟倆的父親去世了,家裡就只剩下媽媽跟年邁的奶奶。而且奶奶曾經中風過,生活基本上沒有辦法自理,於是母親就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來照顧亡夫的母親。魏成健起初是在家裡面幫著媽媽種地,好讓媽媽多點時間照顧奶奶。到了魏成剛即將要升高中的時候,學費突然高了不少,而魏成剛又是個學習非常用功的人,很有希望能考上大學,這個時候,魏成健就跟家裡說自己要出去打工,然後寄錢回來。供弟弟唸書。儘管母親挽留過但是魏成健還是堅持離開了家。就這麼過了段時間,魏成健就開始往家裡寄錢,是他寄來的錢,才支撐魏成剛唸完了大學。
司徒告訴我們,在魏成剛唸完大學之前,他都一直是個好人。而魏成健在離家以後,就遇到了他的師傅,於是開始學習道法,但是師傅去世得早,也沒把門派的高深道法教給他,他急切的想要多掙錢回家,於是就辭別師門開始在各大城市遊蕩,期間的確也用自己所學的皮毛給人解決過問題,從中牟取利潤,也正是這一筆錢補貼了家用,讓魏成剛上完了大學。但是後來自己卻透過學習了一些歪門邪道,從此就偏離了方向,變成一個壞人了。司徒說,即便是一個靠傷害他人來讓自己獲得利益的人,但是他對自己家裡人還是真的很好,弟弟大學畢業後沒回重慶,在當地找了工作,但是覺得不順心,是魏成健拿了一筆錢讓魏成剛開始做生意。魏成健自己表面上是一個配件商人,其實他的配件生意一直也不怎麼紅火,賺的錢他只用來管自己餬口,而透過道法賺來的錢,則用作於給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