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好了。”
翊棠一聽雯華來了,急忙拉被子把床上的髒衣服都蓋住,他的床很符合“狗窩”這個稱呼。
翊棠提了個牛皮袋就出發,袋子裡裝了套換洗衣服。反正工作地點離家近,可以經常回家。
出了院子,將摩托車牽出,翊棠見雯華臉上的笑容不變,還有些尷尬,他也算難得在雯華面前出糗了。
“雯華,你再笑,嘴角會出皺紋。”
翊棠將手裡的袋子遞給坐他身後的雯華,啟動摩托車。
“不怕,正所謂笑一笑,十年少。”
雯華笑得很燦爛。
翊棠和雯華兩人,一早就回到考古隊駐紮的大郭山村,抵達後才發現隊員們都來齊了,並且民工也已經開工了,在大郭山上忙碌。準時到來的翊棠和雯華,對考古隊這群人居然不準時(昨日下午便都回來了),感到很納悶。
過完年,便恢復對古墓的發掘,在隨後的好幾個月,確實是花了好幾個月,終於將墓坑和墓道中兩萬多平方米的填土清理,到此時,並沒有清理到任何重要文物,不過前途是光明的,因為工人們已經挖到了青膏泥。
袁隊長在墓頂上走動,對負責大棚建設的工隊講明瞭該怎麼搭建,要包括哪些區域,以保護文物不受雨淋日曝的損害。根據考古隊幾次下盜洞的觀察,青膏泥之下就是面積驚人的A形槨室,槨室估計長度在三十多米,覆蓋了大量的木炭和樹皮,而穿過木炭與樹皮組成的木槨,裡邊將是墓主棺木的所在。
避雨大棚搭建得很快,工人運走墓頂青膏泥,考古工作者也參與其中,每個人都很激動,看著木槨一點點的袒露,他們的目光彷彿能穿透青膏泥,投入槨室內部。
翊棠蹲下身,揀起散落在腳邊的一塊已經乾燥的青膏泥,它現在的叫法應該是白膏泥了,因為乾燥後,顏色已呈白色。
“有人也認為墓葬中的青膏泥是自然形成,而並非人工填入,不過這也很奇怪,怎麼就喜歡出現在南方墓葬中呢?”
翊棠喃喃自語。
“我個人認為應該是人工填入。”
文瑩說。
“自然形成。”
陳華說。
其餘幾位隊員也七嘴八舌的討論,這是個沒有定論的現象,之所以沒有定論,正是因為雙方都有證據支援。
“隊長,你認為呢?”
隊員問袁隊長。
“一半一半。”
袁隊長最為狡猾。
“大自然沒有這種神奇力量,我是說它不可能知道一座墓需要防水防潮,因此就自己形成了青膏泥,以防止水份滲入墓室。”
旌勝堅持己見,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說得通。
“也許大自然就知道呢?”
陳華手搭旌勝的肩,被旌勝拍走。
“那村民傳言這墓裡有殭屍這種超自然的現象,你也信嗎?”
旌勝攤手。
“旌勝,你忘了辛追溼屍的墓裡邊有什麼了嗎?”
文瑩笑得很狡黠。
“將墓室密封的青膏泥,因此屍體兩千年不腐,剛出土那會關節都還有彈性。”
文瑩繼續說。
辛追溼屍,指七十年代出土於長沙的馬王堆一號墓墓主,歷經兩千年,屍身不朽,儲存極為完好,簡直就像新鮮的屍體。
“不可能有,即使大郭山這座墓曾經儲存完好,也被好幾代的盜墓賊將墓室打穿了,青膏泥已無法將墓室密封,水分,現代空氣早滲進去了。”
聽陳華口氣,倒像是很惋惜,或許他真的信村民傳言,當年盜賊曾見到過殭屍。只是無論早年的盜賊或是今日的村民都不知道,在極特殊的環境下,屍體可以歷經千年而不朽,根本就不是什麼詐屍。
第十章 槨室
第十章 槨室
古代常見的木槨是矩型的,而大郭山的木槨卻是三角形,極為特別,同樣的木槨,印山越王墓也出現過。
至於大郭山是不是越王墓?還缺乏證據,但是從規模上看,這要不是越王墓,那墓主身份也將是極其的高貴。
最直接的證據應該是槨室裡的陪葬品,可惜,當袁隊長帶著他的隊員進入郭室時,他們開始意識到,也許不會有任何一件重要文物出土了,槨室早已被洗劫一空,連巨大的獨木棺也早被揭開,無任何文物殘渣,屍骨無存。
袁隊長按照被捕的那批盜賊的口供,特意讓隊員在前室尋找那把失落古劍的出土地點,那地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