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第2/4 頁)
難,所以才忍不住說了兩句。但他畢竟還是憐憫李煜的,也想救這位大才子脫離危險,於是語氣一緩道:“不好意思,在下方才言重了。先生儘管放心,江某既然救了閣下,自然會幫忙幫到底,送佛送到西。”
李煜聞言心喜,長身作揖道:“如此,鄙人就先行謝過了。還望兩位俠士能送重光去臨安,我在那多少還有些產業。”江永清淡淡一笑道:“無論先生是皇帝也好,平民也罷。在江永清眼裡,你只是個需要幫助的人。此去臨安路途遙遠,加之兵荒馬亂,先生還需掩藏好身份,時刻不離我夫婦左右。”
“俠士教訓的是。想鄙人生於斯,長於斯,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對瑣碎事宜一竅不通,還望二位能夠多多提點。”李煜到是個識趣的人,以他現在的狀況,自然對江永清夫婦恭敬有加了。
舢板漸漸靠上了河灘,公孫婷攙扶著李煜上了岸。李煜回頭眺望著江煙迷濛中的金陵城,不覺滿目哀傷。只見他朝著城郭深深地鞠了三躬,這才依依不捨地轉身而去。江永清搖頭暗歎道:“一個只懂得舞文弄墨的人,如何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呢?”公孫婷淡淡一笑,隨即拉著丈夫跟了上去。
三人一路向東南而行,誰知沒走幾里路,李煜便氣喘如牛,大叫腰痠腿痛起來。江永清無奈,只能背上李煜一路健步如飛。李煜只覺耳邊風聲作響,樹木倒飛而去,驚訝之餘,不由信口道:“乖乖不得了,江大俠竟然跑得比孤王的‘白龍駒’還快,真是不可思意啊!”
江永清頗為反感道:“哼!這麼說來在先生眼裡,所有的臣民和畜生一般無二,都是你的馬嘍?”李煜一時語塞,不知該作何回答。公孫婷白了江永清一眼,要他說話別這麼尖銳。
日近午時,三人來到一座小村莊外,江永清放下李煜,獨自大步進了村。李煜知道江永清對自己有成見,也不敢叫喚,只得默默跟了上去。
村口有幾個小孩正在嬉戲,拍手唱著童謠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這是白居易的《對酒》詩,變做童謠唱來,竟然別有一番風味。李煜心有感觸,不覺長長吁了口氣,並苦笑著對孩子們點了點頭。
江永清敲開一戶農家大門,對開門的農婦道:“這位大嬸,我三人途經貴寶地,巳有一日未進水米,不知大嬸可否行個方便,借我等一些水米;以解轆轆飢腸?”
“小哥來得不巧啊!我家裡原本有些穀米,奈何都叫官府徵去;只餘些稀粥和魚乾,三位若不嫌棄,就湊合著吃吧!”好心的大嬸見三人面善,也不多話,便將江永清等請進了院子。
江永清謝過那農婦;隨即入院落了座。李煜步入農家,見院裡凳子又矮又黑,便不肯落座。公孫婷心細,於是用秀帕鋪在凳子上,這才請李煜落坐。農婦送來一鍋粥和幾個饃饃道:“三位請慢用,吃完了屋裡還有。”
三人再次謝過農婦,隨即吃起粥來。李煜早已飢渴難耐,當下端起碗來便喝。誰知那粥剛出鍋,表面一層看著冷了,可裡面卻十分燙口。李煜不知內裡,當即被燙得“嗷嗷”亂叫,還噴得滿桌都是。江永清坐在其對面,幸好反應敏捷,才沒被李煜噴到。
公孫婷見李煜連粥都不會喝,急忙比劃著,要其學自己的方式喝粥。江永清更是哭笑不得道:“先生勿急,這粥得慢慢喝,像我這般轉著碗邊吹邊飲,才不會被燙著。”
李煜兩頰通紅,不好意思道:“讓二位見笑了,看來鄙人若不能及早學會自理,恐怕將難以生存下去。”公孫婷微微一笑,隨即遞了個饃饃頭上去。李煜謝過後拿起便咬,豈料這饃饃頭乃是粗糧做成,他又如何能咽得下去,當場便吐了出來,並嚅囁著嘴道:“這是什麼呀?連朕的‘白龍駒’都不吃這等難嚼的東西。”
江永清聞言不悅道:“若不是老百姓吃著粗糧,誰拿山珍海味供養你們這些達官顯貴啊?哼!先生現在知道治下百姓過的什麼日子了吧?”
李煜心知江永清說得沒錯,不由黯然神傷道:“大俠教訓的對,鄙人生在福中不知福,說來也是慚愧。”他說完不再矯情,當下拿起饃饃頭便吃。
三人用完飯,江永清又請農婦弄來一套衣裳,讓李煜換上。李煜經過改頭換面,頓時從帝王變成了農夫。江永清準備掏腰包付賬,誰知身上卻沒有銀兩,這才想起鈔票早被別理和莫信騙了個精光。
李煜皺眉道:“鄙人除了這塊玉佩,也是身無分文啊!”他掏出一塊刻有九條龍的玉佩,一看就是價值連城的瑰寶。公孫婷摸摸身上,發現還有幾枚銅板,這才解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