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個事,“你囤積了糧食嗎?放在哪裡的?”
“我租了一個倉庫,就在城北,放在那裡面的,茜兮家裡也在哪裡租了一個。我們都交了五年的租金。要不是我們租得早,那租金早就不是這樣的了,現在都翻倍了。我猜那都是用來囤積糧食什麼的。以後如果誰沒吃的了,去那裡隨便破開一個倉庫都能找到大量的物資。”
“啊?那你的倉庫保險不啊?如果以後真被人搶了怪可惜的。”我又轉念一想:“我不就是個大糧倉嗎?放心,我不會讓你餓著的。”
“那你剛才還說要自己一個人去江寧?如果你走了,我的東西也沒了,那怎麼辦?”
“……”
☆、第五十九章
晚上看新聞的時候說,因為黃石火山的關係,M國的人已經將附近居民撤離到相對安全的區域。在那裡的外國人的歸國潮也接近尾聲了,能走的人大部分都走了。
工廠開始生產大量的防毒面具和防塵口罩。經過坦博拉火山的緩衝,大部分人都知道給自己準備生活物資,搞得錢幣大量貶值,物價飛漲,後來乾脆大家都只接受以物易物,劃不划算看自己的看法,我的幾個錢不知道能幹點什麼了。
這麼多的人都在擔心生存問題,我卻還在糾結我那點破感情,真是吃飽撐的。我有了這個覺悟以後也不排斥住在張初家裡了,茜兮那裡實在不能擠,會搞得她也睡不好。我本來想住山谷裡的,進進出出怕被人撞見也是個麻煩,還是得借個屋子躲一躲,還不如就住在這屋裡呢,起碼晚上的時間好打發,在西里亞山的那段時間,一個晚上相當於外面一兩天的,時間真難熬。
我想起了張初說的娃娃魚和珍珠貝,還有那美味的水晶魚,就讓他帶我去弄。那魚我嚐了以後,長度不超過十厘米,活魚幾乎透明,快看到內臟了,刺少肉嫩,真的很鮮美。他還帶我去看了珍珠貝,我親手從人家丟棄了的貝殼裡摳出了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的珍珠來,真好玩。
接下來的兩天他帶我去了郊區,那裡有人賣一輛九成新的聯合收割機,價錢倒是便宜,只是燒柴油就比較汙染山谷裡的環境了。我們山谷裡還有好幾桶汽油,就是沒有柴油,看來又得買柴油了。張初在那裡學了半天使用方法,直到快天黑把它開到沒人的地方,趁著夜色我把那臺機器收進了山谷。回家吃了晚飯以後張初興沖沖的去收割水稻和小麥了。
這兩種作物都參差不齊,由它們自然繁殖的結果就是有的還是綠色的,有的熟透了,反正這裡面也沒有季節之分。把地裡的糧食不管生的熟的都收割了,露出了黑色的土地。轟隆隆的機器聲惹來大大小小的動物站在一邊看稀奇,尤其是立起來舉著兩隻前爪的兔子,特別有趣。
接下來的步驟還很長,首先要把糧食烘乾,剔去空殼,還要送到碾米廠和麵粉廠加工才能得到大米和麵粉,當真是非(www。kanshuba。org:看書吧)常麻煩,所以接下來的幾天我和張初都在忙這些事。張初是這裡的地頭蛇,什麼都能想辦法搞定,最後大米和麵粉各一千公斤左右,裝滿了很多編織袋,在那水潭邊的空地上堆了一大堆。整整十畝才得這點糧食,這麼低的產量當然是因為還沒成熟的太多了,等以後成批種植產量就會高很多。
張初說以後一塊地就種一種東西,收割起來方便,玉米什麼的就留點種子就行了,於是我們把空地全部種上小麥。我們是直接把種子撒上就是了,反正怎麼都能長,很省事。山谷裡溼氣重,他擔心麵粉大米放在水潭邊容易受潮,說最好放倉庫裡。沒辦法我們又用不少糧食換得幾個偏遠倉庫的所有權,找人把牆壁和地板加固,換了最結實的大門,牢固得快趕上銀行保險庫,不用熱武器很難把這倉庫弄開了。其中一間放了些糧食烘乾機,米麵加工機,以後少不得要經常在這裡幹活了,張初乾脆把他租的那倉庫裡的東西也搬到了這裡。其餘幾間倉庫放上除溼器,再買了手推叉車和托盤什麼的,剩下的大米和麵粉就在這裡安家了,張初的錢也徹底花光了。
這麼一忙大半個月又過去了,種糧食的事業終於走上了正軌。一個星期就可以收一批糧食,小麥每次都能有七八千公斤左右,水稻產量更高,淨得的麵粉和大米起碼每次也有五千公斤左右,麥麩和米糠都賣給了養豬戶。
為了保密,什麼都是我和茜兮還有張初乾的。就算我們三個是大力士,也挺累的,不是在種糧食就是在收糧食,不是在加工糧食就是在搬糧食,我們都累得在山谷裡倒頭就睡,就這樣不知不覺就到了六月,這大約五萬立方米大小的倉庫也用掉一大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