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應該還是往西走。
姚俊突然說:“你們算算到現在為止,剛才那禿眉大祭司,已經是咱們見過的第幾個死人了?”
穆圖張口就說:“第七個”。
第一個是黑娃,無緣無故的死在了鬼墓地宮;第二個是葫蘆,也死在了鬼墓地宮裡面;第三個是沈繼秋;第四個是黑竹林土丘下的老偏和狐狸,水塘裡那個禿眉老頭是第六個;此奴最後一個大祭師,該算是第七個了。
姚俊卻說:“你是不是把沈繼秋也算在裡面了?”
我心頭一驚:姚俊這話是什麼意思?難不成沈繼秋沒死?
穆圖一直沒有開口接話茬。
姚俊果然耐不住,就兀自說道:“你們看見沈繼秋的屍體了嗎?我們的確是在地洞裡聽到了那一聲慘叫,可是慘叫歸慘叫,那不見得就是沈繼秋的叫聲啊;即便是沈繼秋的叫聲,也不見得她人已經死了啊!你們說呢?”
我真的不明白姚俊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姚俊說完,不明就裡的笑了兩下:“哎呀,要是沈繼秋活著就好了,很多事情就沒那麼麻煩了。不過呢,我總覺得沈繼秋沒死,應該還活著!乾子,怎麼不說話啊,在想什麼呢?”
“我在想那禿眉大祭師的話,他說的究竟有幾分可信!”
“我看,可以全信。現在就連考古專家,都不說清楚,古蜀人和巴人還有大西南的古滇國,當時的文明程度有多高;還有,他們的早期文明又是來自何方,早期文明又是什麼樣的一番景象!公認的華夏文明發源地,黃河流域的文明程度,其實也遠不及長江中游的早期文明。你們想啊,長江流域的後期文明,是在秦朝統一以後,逐漸被我們所知的華夏文明同化過來的;在此之前,可是一方荒蠻落後地界啊!在那荒蠻地界上,三四千年前的文明,怎麼會埋藏在那地方?只能說明,這中間有斷層,三四千年前的古老文明,突然毀滅了,在那塊土地上重又孕育新的文明;儘管之前被湮滅的古老文明,徹底在人類的視野內消失,但是誰都不能否認它曾經存在並輝煌過。值得我們深挖的,正是那湮滅的古文明的發祥地和創造者。任何一個事物都不是平白無故空降來的。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曲折過程。那此奴大祭師說的,或許多多少少跟一些地下文明有某種聯絡。在沒有新的考古新發現的情況下,此奴人的這段故事,完全可以作為一個旁證,來證明一些事情”。
我和穆圖不再說話,一直就跟在姚俊後面,聽著他滔滔不絕的說個不停。
其實我也在腦子裡大膽勾勒出了一輪廓:在新石器時代,當大多數部落的文明剛開始萌生的時候,已經有一支部族,已經掌握了“相當高度”的文明:最為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他們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也就是鬼文;同時他們還掌握了金銀提煉加工工藝;但是那個時代的文字和金銀器,都是拿來祭祀用的器物,因為早期人類對自身和外界事物的認識能力有限,祭祀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文明。或許,那支部族生活在一個叫“古陌”亦或是叫“陌”的地方,所以,被別的部族和部落稱為“陌人”亦或是“古陌人”——也可能是他們自稱陌人或是古陌人。
但是以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他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古”陌人。
古陌人在當時擁有“高度進步”的文明程度,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文明政權;以至於他們的影響很快就傳播到海內各個角落,很多地方紛紛效仿或是模仿古陌人的文明,在一些人口集中的大群落中,也紛紛效仿建立王權。可以說,包括祭祀文明在內,古陌人影響著一個歷史時代。後來的古蜀人、古藏人,甚至遠在東海礁島上的古文明遺址,都是古陌文明的一個折射。或許是他們在躲避戰禍或是洪水野獸的遷徙中,把古陌文明帶到那些地方,之後便和歷史上所有的古老文明一樣,隨著掌握文明的少數人的離世,一場文明猶若一堆殘延的篝火,在風雨飄搖中灰飛煙滅。留給後人的,是一個個難以解開的歷史之謎。
後人之所以無從下手破譯那些歷史之謎,只因為事隔年代久遠,數千年塵封地下,後人難以完整的窺探它的全貌;即便窺得一二,也只是浩淼大幕的一角,難見完貌。要想還原一個完整真實的古文明真貌,更是難如登天。
遠的不說,就說現今每發掘一處遠古石穴,在那石穴中發現幾粒牙齒,幾枚石器,幾把銅鐮,都能讓考古人員興奮好一陣子,甚至還要成立個專門研究所,長年累月的反覆研究。由此可見,歷史上的文明斷層有多麼嚴重。
此奴的大祭師說,他們此奴人只不過是古陌人的一支後裔部族,此奴人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