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2/4 頁)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歷來都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想到到這八個字寫成篆書竟然是這個樣子,我仔細的又看了看,還是覺的有點長得不像。
關於這傳國玉璽,自秦代以後,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以得到此璽為符應,將其奉若奇珍,尊為國家之重器。得到這枚傳國玉璽則象徵其“受命於天”,是天命所歸;而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大勢已去。所以,歷來坐皇位卻沒有這枚玉璽的皇帝,都被譏笑為“白版皇帝”,被人所恥笑。
正是因為這樣,為了這枚玉璽的最終所屬,戰爭幾乎沒有停止過,而這枚傳國玉璽自然也是屢易其主,輾轉流傳二千餘年,據說是在末代皇帝溥儀被驅逐出宮後,這枚“傳國玉璽”也隨之不見了蹤影,至今仍無下文,徹底的銷聲匿跡了。
以董三爺的祖上多爾袞的身份,有傳國玉璽的印文倒也不是不可能,不過他為什麼要讓我們看呢?讓我們看什麼呢?
我心中有些不解,看了看董三爺,小心的說道:“三爺,實不相瞞,這‘傳國玉璽’咱倒是也聽說過,而紙上的那兩句話,恐怕我倆也只能看看熱鬧,要是指望我倆能說個子醜寅卯,我看您得失望了,我們哥倆根本就沒長那有文化的腦型,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恐怕這輩子也是參悟不透了。”
大牙也是不住的點頭,笑著說道:“三爺,不瞞您講啊,我是大年夜賣年畫,不懂這裡的門道,我打上小學起,這語文就不好,這紙上的半文半古的兩句話,在我這兒就是豬八戒聽天書,一竅不通,我是晃著膀子想出點兒力,但是實在是幫不上您啥忙,實在是力有餘而心不足啊!”
董三爺呵呵一笑,讓我不用那麼客氣,就是閒聊聊天,不打緊。說到這裡,他自顧自的笑了笑,然後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指著那張羊皮紙告訴我們,這件東西是當年努爾哈赤臨終前不久交給多爾袞的,上面寫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不只是我們,他也一樣弄不明白。這張紙到底有什麼意義,恐怕除了努爾哈赤和多爾袞本人,誰也猜不出來了。
說到這裡,董三爺很無奈的笑了笑,指著上面的印文說:“我不知道在這上面下了多少工夫,但是始終也沒有琢磨透裡面的玄機,這字面上的意思,無外乎是在說,‘我也有我的難處,不敢效仿他人,按天道行事’,但這一句沒頭沒尾的話,好像根本沒有說完,我都看了幾十年了,也沒看出這話有什麼深意。倒是這印文,卻讓我有些意外。別的不說,就這枚玉璽幾次的消失,幾次的出現,本身就極具傳奇色彩,耐人尋味。”
我和大牙一聽這個,也比較感興趣,就讓董三爺詳細說說看,我倆也當學習學習。
董三爺呵呵一笑,說是權當故事聽了,倒也是個樂子。據說當年元軍攻破了南宋的首都臨安,在宋元最後一次海上大決戰中,宋軍失利,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自盡了。一個自稱是開國功臣的曾孫的人拿著一枚玉印在街市上叫買,大元朝開過功臣伯顏命御史中丞崔彧買下了這塊玉印,後來發現這竟然就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璽。從此,這傳國玉璽便成了元朝的國寶了。
而明太祖朱元璋滅掉了元朝以後,元順帝退居漠北,同時也帶走了傳國玉璽。朱元璋曾經派手下的大將徐達深入漠北,追擊遁逃的蒙古朝廷,希望能得到傳國玉璽,但是明軍最終還是空手而返。
所以整個大明朝,二百多年,十六個皇帝,沒有一個皇帝擁有過傳國玉璽。據說退居漠北的元順帝,有一次帶著這玉璽去狩獵,結果把玉璽給弄丟了,到了最後連蒙古人也不知道玉璽的下落了。這下,傳國玉璽再次流失了。
一直到明朝末年,據說草原上有一個牧羊人在放羊的時候,發現自己有一隻羊三天三夜不吃草,不停的用蹄子刨地。牧羊人好奇,就挖地三尺,竟然找到了失落多年的傳國玉璽。於是,他把這玉璽獻給了元朝皇室後裔博碩克圖汗。
後來這玉璽世代相傳,到了林丹汗的手中。在皇太極掃平蒙古的時候,打敗了林丹汗,林丹汗走死青海打草灘。在這場戰役終,傳國玉璽被多爾袞得到了,並獻給了皇太極。
皇太極認為這是天命所歸,於是第二年就登基稱帝,把國號改成了大清,至此,傳國玉璽歸於滿清。
聽到這裡,我心裡突然有些疑惑,多爾袞得到後怎麼會獻給皇太極了呢?這多爾袞不可能不知道這枚玉璽的意義,他怎麼能這麼輕易的就拱手讓於旁人了呢?這事兒要是細想實在是讓人有些生疑。
董三爺說完這些後,苦笑了一下,告訴我們,他其實對上面寫的是什麼意思也並不太在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