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是“有勇有謀的英雄好漢”。他揣摩到朝廷可能要對吳三桂不利,又從韋小寶的表情看出他討厭吳三桂,便說:“韋大人是皇上親手提拔的大臣,乃是聖上心腹之寄,朝廷柱石,國家棟梁。平西王目前雖然官爵高,終究是不能跟韋大人比的。”並考據出韋氏祖上是唐朝的忠武王韋臬,曾大破吐番兵四十八萬,威震西隆等等。這個人將學問當作了拍馬的武器,很容易討得上司的歡心。
這種拍馬方法叫作“貼金術”,無中生有、牽強附會、生安白造,硬往上司臉上貼金。神龍教中的胖頭陀晉獻千年前的石碑也屬於此類拍馬,愣是編造了一篇千年前的碑文,說那時上天已料到會有洪教主降世,造福於人間,並且壽與天齊,為洪教主的“威儀”尋找歷史依據,塗上神秘的色彩。洪教主其實心中明白這完全是杜撰的,卻也十分受用。
有時候,獻殷勤也可以獻得十分隱晦,不露聲色,上司一時察覺,便心中感激。韋小寶得到康熙的寵愛後,去康親王府聚會,與人賭博,卻總是無緣無故地贏,終於恍然大悟:“為什麼要故意輸給我?自然因為我在皇上跟前有面子,大家盼我為他們說好話。就算不說好話,至少也不搗他們的蛋。”
官場上的面孔都帶著面具,所有的言行都出於利益的權衡,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情誼難以滋生和維繫。一個誠實的人在官場中遭到的命運,很可能只是倒黴,甚至會掉腦袋。告密、陰謀、算計,這些是封建官場的日常生活。
封建官場上滋生的是利慾薰心,是貪婪。擁有權力的人,都想使權力轉化成可見的利益,因此,金錢成為攻破權力系統最常見的利器。而一般的為官者,都習慣性地利用自己的位置為自己謀取財富。
康熙派索額圖與韋小寶去抄鰲拜的家,索額圖馬上想到:“鰲拜當權多年,家中的金銀財寶自是不計其數。皇上派我去抄他的家,那是最大的肥缺。”在抄家過程中,他拼命籠絡韋小寶,無非是因為“這小太監朝夕和皇上在一起,只要他能御前替自己說幾句好話,便已受益無窮。就算不說好話,只要將皇上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想幹什麼事,平時多多透露,自己辦起事來自然事半功倍,正中皇上的下懷。”
於是他與韋小寶結拜成兄弟,還將抄到的幾件寶物送給韋小寶。他在鰲拜府中總共搜出二百三十五萬三千四百一十八兩銀子,可見鰲拜之貪。至於這些錢如何得來可想而知,但索額圖也照貪不誤。他對韋小寶說:“這次皇恩浩蕩,皇上派了咱哥兒倆這個差使,原是挑咱們發一筆橫財來著。”
於是,他毫不含糊地在單子上少寫了一個“一”字,吞掉了一百萬,與韋小寶各得五十萬。堵住了韋小寶的嘴不算,他還拿出五萬兩分給底下人,每個人都有點甜頭,誰也沒閒話說了。
權力生財,就是這麼簡單。
在《鹿鼎記》中,金庸還寫出了官場的假公濟私,草菅人命,為了面子,為了威權,可以濫殺無辜,也可以對冤屈置如罔聞,一手遮天。
金庸算是看透了中國傳統官場之真相。更值得稱道的是,他揭示以上的種種官場眾生相,手法十分高明,不顯山不露水,寫出了這樣一種深刻的悲哀:所有這些虛偽與殘忍,不公與無良在生活中已成為常態,人們不僅熟視無睹,而且認為理所當然。
在風趣幽默的筆調中,金庸有著十分嚴肅而又無奈的嘆息,有著十分犀利的觀察與剖析。
………………………………………………
詭異情節
詭異的情節昭示著荒謬的人世,
昭示著虛假和陰謀……
《鹿鼎記》情節的詭異,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但讀者讀起來,並不覺得怎樣奇怪,而覺得處處是在寫平常的真實生活。
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於平凡中顯示不平凡,於日常生活的鋪敘中揭示隱藏著的驚心動魄。
生活如戲。
情節的詭異並不是為了喙頭或懸念,而是隱喻著存在的“真相”。
這是《鹿鼎記》的又一魅力。
真實人的消失了,而假冒的人卻堂而皇之地活在世上,這是《鹿鼎記》中描寫的人世的詭異。
韋小寶在皇宮中殺了太監小桂子,穿了他的衣服冒充他,騙過了那些賭伴,而海老公似乎發覺了破綻,卻為了另外的目的,一直不加以揭穿。韋小寶以小桂子的身份生活在皇宮中,沒有一個人懷疑,也沒有一個人相信小桂子已經死掉。後來,康熙知道了此事,卻編一個故事,將此事遮掩過去,人人仍然以為韋小寶就是小桂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