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一部小說常常到結尾便鬆散無力,底氣不足。《鹿鼎記》的情節從頭至尾,一直處於某種和諧的張力之中,不時奇峰突起,展轉曲折,精彩萬分。
與精彩的情節相呼應的,是這部小說的人物對話與敘述旁白的妙不可言,令人捧腹之餘回味無窮。
因為主人公韋小寶是一個油嘴滑舌的小子,拍馬說謊是他的看家本領,所以,作者必得熟悉這種語言的內在邏輯與豐富形態,才可能寫得如此生動傳神。
金庸在這部小說中表現出來的語言才華,不能不叫人佩服極了,拍案叫絕。歷史、現實、虛構、事實、諷刺、憐憫、感慨、思索……多種因素,融合一體,構成了《鹿鼎記》的語言特色。
書中佳言妙語唾手可得,不勝列舉。隨手撿出兩節段落,以窺一斑。請看韋小寶與天地會中的頭面人物們的周旋: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都十分氣惱。
玄貞道人道:“這件事如何辦理,大夥兒都聽韋香主的指示。”
要韋小寶想法子去偷雞摸狗,混蒙拐騙,他還能拿些主意,現下面臨這種大事,要他拿個主意出來,當真是要他的好看,擺明了叫他當場出乖露醜。
……猛地想起:“啊約!辣塊媽媽,這批王八蛋不懷好意,要我來搞爛木梢。他們想去跟沐王府的人打架,卻生怕我師父將來責怪,於是找了我來,要我出頭。”
他假裝低頭沉思,過了一會兒,說道:“眾位兄長,小弟雖然當了香主,只不過碰巧殺了鰲拜,本事是一點也沒有的,計策更加沒有。我看還是請玄貞道長出個主意,一定比我高明得多。”他這一招叫作“順水推舟”,將一根爛木梢向玄貞道人肩頭推去。
玄貞道人笑了一笑,向樊綱道:“樊二哥的腦筋可比我行得多,你瞧該怎麼辦?”
樊綱是個直性漢子,說道:“我看也沒有第二條路好走,咱們就找到姓白的家裡,他們要是向徐大哥磕頭賠罪,那就萬事全休。否則的話,哼哼,說不得,只好先禮後兵。”
人人心中想的,其實都是這一句話,只是沐王府在江湖上威名甚盛,又是反清復明的同道,誰也不願首先將這句話說出口來。樊綱這麼一說,幾個人都附和道:“對,對!樊三哥的話對極!能夠不動武自然最好,否則咱們天地會可也不是好欺的,給人家打成這副樣子,難道使罷了不成?”
韋小寶向玄貞和另一個漢子道:“你二位認為怎樣?”
那漢子道:“這叫作逼上梁山,沒有法子!咱們確是給趕得絕了。”
玄貞卻微笑著點了點頭,不置可否。
韋小寶心想:“你不說話,將來想賴,我偏偏叫你賴不成。”問道:“玄貞道長,你認為樊三哥的主意不大妥當,是不是?”
玄貞道:“也不是不妥當,不過大家須得十分鄭重,倘若跟沐王府的人動手,第一是敗不得,第二是殺不得人。倘若打死了人,那可是一件大事。”樊綱道:“話是這麼說,但如徐大哥傷重不治,卻又怎樣?”玄貞又點了點頭。
韋小寶道:“請大家商量個法子出來。各位哥哥見識多,吃過的鹽比我吃過的米還多,走過的橋比我走過的路還多,想的主意也一定比我好得多。”玄貞向他瞧了一眼,淡淡的道:“韋香主很了不起哪!”韋小寶笑道:“道長你也了不起。”
再看金庸筆下歷史性的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署過程:
韋小寶自己名字的三個字是識得的,只不過有時把“章”字看成了“韋”字,“賣”字當作是“寶”字,三個字聯在一起就不大弄錯了。但說到書寫,“小”字勉強還可對付,餘下一頭一尾兩字,那無論如何是寫不來的。他生平難得臉紅,這時竟然臉上微有硃砂之色,不是含怒,亦非酒意,卻是有了三分羞慚。
索額圖是他知己,便道:“這等合同文字,只須籤個花押便可。韋大人胡亂寫個‘小’字,就算是簽字了。”
韋小寶大喜,心想寫這個“小”字,我是拿手好戲,當下拿起筆來,左邊一個圓團,右邊一個圓團,然後中間一條槓子筆直的豎將下來。
……中俄之間的第一份條約就此簽署完成。
前面一段透過對話,將玄貞的工於心計,韋小寶的滑頭鬼馬,皆肖於紙上。後一段更是以戲謔的文字描述歷史,讓人噴飯。
總的來看,金庸的語言有著一種深刻的距離感,與世界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是一種旁觀者的語言。所以,他可以揮灑自如地抒寫,抒寫著世間的荒謬與哀樂,人生的虛空及無常。
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