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織去游泳。我原以為同學們會踴躍得不得了,結果報名的人還不及半數。這可見我們班的人對體育活動的熱衷程度。
許多同學說,這樣的大好時光,去游泳豈不是浪費了?我不同意這種觀點、運動有益身體健康,健康的身體能給我們高效的學習。這才是正確的方式,而不是那種一味鑽書本的疲勞戰術。
標點與人生
今天,我看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心理學家巴爾肯舉辦了一次“青年宴會”,他要求到會的人各寫一篇自傳。一位滿臉沮喪的青年人交給他一份只有三個標點的自傳:“——!。”青年人解釋說:“一陣橫衝直撞(破折號),落個傷心自嘆(感嘆號),到頭來只有完蛋(句號)。”巴爾肯立即加上了三個標點:“、。。。。。。?”巴爾肯熱情地鼓勵這位自暴自棄的青年道:“青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小站(頓號),道路漫長,前途遠大(省略號),豈不聞‘浪子回頭金不換’(問號)?”
是啊,我們每個人都遇到過大大小小的挫折,有的人便自暴自棄了,而能像巴爾肯這樣能預見到未來光明的人卻不多。我們要想成功,這份樂觀是必不可少的。
男生與女生
初三已經是近在咫尺了,很多人都說女生容易在初三做“自由落體’,我認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男生的潛能發揮出來後,不知會出多少匹“黑馬”。但我也認為這不是一定的。因為有那麼多成功女性做範例,又有那些“女狀元”做榜樣,怎能不讓人信心倍增?我可不願意用人們那種“女生無後勁”的觀念來束縛自己,自己先承認失敗。我要盡我全力去拼搏,我不知後果是否令人滿意,但我很有信心,因為我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
我也希望廣大女同胞們都放手一搏,免得找後悔藥吃。
報應與好運
今天我收到一封特別的信。署名是“老佛爺”。信裡說我要抄2O份在96小時內寄出,便會有好事,否則就有報應,而且赫然列舉事例若干。
這樣的信我早有耳聞,當時也曾自信地想:我要收到這類信,一定當廢紙,用來打草稿。但如今真地收到了這種信,才知其厲害。我本不願對這種“老佛爺”言聽計從,但對那句“9天內會有報應”又放心不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也是人們對此類事件的多數想法,我是否也應該防一下萬一呢。。。。想來想去,竟決定寫那20封信了。
“等一等,這不是向封建迷信屈服了嗎,不是成為它的又一個奴僕了嗎?”我心中的一個聲音說。我一下恍然大悟,是呀,這種信不就是利用人們對災禍的恐懼和僥倖心理嗎?這大約也就是封建迷信能長期生存的原因吧!
最後,我把那封信扔了。因為我不會把希望寄託在這些上面。什麼好運、福氣都來自於自身的努力。
第七章 出演《蒼天在上》,參與社會實踐
(媽媽劉衛華自述)
如果問我們有沒有“扼殺”過婷兒的正當興趣,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一直在防止婷兒愛上表演藝術。我們認為,這一行的成功立依賴他人,大依賴偶然性了。我們不願意看到婷兒像無數條件很好的演員一樣,最終落得個在演藝圈“打藝術雜”的下場。
但是我們非常重視屬於婷兒的每一個機會,包括來自演藝圈的機會。只要能讓婷兒擴大視野、增長才幹,我們都儘可能地讓婷兒去參與,去實踐。我們相信,越是見多識廣,婷兒的經驗就越多,抵抗各種誘惑的能力就越強,也就更有把握不做有損自己長遠利益的錯事。所以,當我們接到邀請婷兒拍電視劇的電話時,並沒有簡單地加以拒絕。
巧結戲緣
說起婷兒被選中出演電視連續劇《蒼天在上》市長女兒的事,還真用得上一個“巧”字。《蒼》劇到成都之前,四川電視藝術中心的陳主任在市外辦舉行的聖誕晚會上,碰到了劉亦婷和外語學校的一位美國教師。大家談得高興,便用“寶麗萊”相機照了一張相。陳主任很喜歡這張照片,天天把它帶在身上。
早春二月,正是成都梅香未散、海棠又紅的時節,中央電視臺的製片人、一級導演周寰率領《蒼》劇的主創人員,從天寒地凍、草水枯瑟的北京來到成都。北方人最怕的是“成都的冬天屋裡屋外一樣冷”,為此,精明能幹的製片主任老郭打前站的時候就看中了一環路外的成都電子科大賓館,這裡的標準間和普通間都有暖氣,於是,成電賓館的5樓和6樓被劇組包租了3個多月,成了《蒼天在上》在成都拍戲時的大本營。
陳主任參加《蒼》劇協拍工作後,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