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頁)
不遠處,一場未成交的“國際貿易”更加動人。一個義大利姑娘跟小販談妥20元買一個生肖掛件…………我買只要5元。姑娘摸出20塊人民幣。小販卻說:“請給Dollar(美元)!”老外不幹,又顯了顯那兩張大團結。小販依然堅持。萍姑娘笑了笑把錢塞回腰包,接著拉起小販的手,示意邀她合影留念。小販愣了一下,便反應過來了,她笑嘻嘻地說:“行行,買賣不成情意在嘛!”導遊小姐把她的話一翻譯,老外們情不自禁地為中國的農民小販鼓起掌來。
這次“充電”的直接收穫,就是婷兒再次在報刊上發表了作文。(第一次是讀初一時李老師幫婷兒投的稿,那是一篇課堂作文:《一件新鮮事》,發表在省級刊物《中學生讀寫》上,中心思想是批評學雷鋒活動中的形式主義。這篇作文不久又被全國性刊物《中學生選刊》轉載。那段時間婷兒還收到一些全國各地的中學生來信,婷兒都顧不上回信,在此也順致歉意。)
瞄準高考,提前探路取經
據跑教育的報社記者介紹,有不少家長直到高三才開始關心孩子的學習。這實在是太晚了。我們的經驗是,一定要打提前量。我同事的兒子李響填志願時用過一本《高考指南》,他用完後送給了我們,那時婷兒剛上初三,我們就開始研究高考的錄取規律了。此後我們每年都不會忘記自己去買本新的《高者指南》來研究。這樣,婷兒對什麼檔次的成績能上什麼檔次的大學早就心裡有數,家長的督促和提醒也有了明確依據。
向他人取經,曾使婷兒多次受益。為了高考成功,我們再次多方瞭解他人的成功經驗,以便形成自己有效的對策。
我在前面提到過,從小學起,每個假期我都要帶著婷兒到我的同事家,向他的妻子吳老師瞭解他們的經驗和心得。他們的兒子李響品學兼優,1995年高考取得了四川省文科總分第3名的優異成績,他填報的第一志願北大本來在四川只有兩個名額,並已錄取了別人,可是北大招生的老師認為他確實太優秀了,特地從外省份調來一個名額,使雙方心想事成。
婷兒本來就把李響當作自己的學習榜樣,李響考上北大之後,婷兒對他的經驗之談更是重視。在初中階段,李響介紹的經驗可用3個字來概括:“排干擾!”既要排除來自外界的各種誘惑,也要排除自己內心的厭學情緒。他的經驗,為婷兒初中3年的刻苦學習增添了不少“定力”。
去湖北探親前,我們很想先到李響家去取一次經,以便及早制定高中的“戰略規劃”。不巧的是,這個暑假李響要先在北京忙一段時間,一時還回不來。我們只好和他媽媽預約,等我們回來後,請李響安排一次“接見”我們的時間。
沒想到,我們在長江三峽的旅遊船上,偶然遇上了李響在北大的同班同學…………1995年四川省高考文科狀元、婷兒的校友唐翔。問題是,唐翔並不認識劉亦婷,婷兒也不好意思主動上前去搭話。這時候,就該媽媽起作用了。於是乎,婷兒既抓住了這個取經的機會,又得到了一個有趣的作文材料:
巧遇“狀元”
七月真不愧是旅遊旺季,告別巫山大寧河時,竟有五艘遊船同時駛進巫峽。我們的艙位本在“騰龍號”一樓,為了欣賞大名鼎鼎的神女峰,特地爬上了三樓船尾。正午的驕陽下,褪去了霧紗雲裳的“神女”雖然失去了想象中的神秘與縹緲,但那種深情翹盼之態卻更加清晰傳神,周圍的遊客都讚歎不已。
我無意中一回頭,恰好有個穿白T恤的大學生捧著書低頭從眼前走過,樣子很像四川省的上屆文科“狀元”,我們學校的前學生會主席唐翔。我激動地告訴了媽媽。媽媽在家長座談會上無數次地聽到過唐翔的名字,知道他學習特別勤奮,高中還沒畢業,英語的單詞量已經超過了研究生,還知道他生活十分儉樸,一年中足有半年都穿的是舊軍裝。媽媽說:“你開學就上高一了,想不想向‘狀元’取點經呢?”我想倒是想,但又不敢肯定“白T恤”就是唐翔。媽媽說:“沒關係,我去問問。”問了幾句,他果然就是唐翔。唐翔現在就讀於北大國際貿易系,今年暑假,他和幾個同學主動申請到陝西一個偏僻的小縣城去考察了一番,順便結伴到處走走,然後回家看望父母、說來也巧,他們在巫山恰好上了我們坐的“騰龍號”,船到巴東就要下船去神友溪漂流探險,要不是我們也恰好在同船的這一小時裡來到三樓,哪裡遇得上呢?
到巴東只有二十多分鐘了,我抓緊時間向唐翔請教了一連串學習上的問題。唐翔熱情地……一作答,從各科的學習方法到如何安排作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