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頁)
男性保持適當的距離。
這些做法,都有效地增加了婷兒的安全係數。而安全,是其他一切的前提和基礎!
父母主動調整,改變溝通方法
也許有人說:你們的道理我也向孩子說過,可孩子就是聽不進去,他們總是說:“同學都這樣!”這種現象正是青春期的典型徵兆。
為什麼婷兒聽得進我們的逆耳忠言呢?那是因為我們針對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主動調整了跟婷兒溝通的方式方法。
一、以平等的態度和孩子打交道
為了化解逆反期的抗拒心理,應該痛快地放棄“命令式”的態度、這種方式到小學高年級就過時了。家長對孩子一定要有平等的態度。不要語言上的平等,而要行動上、內心深處的平等。
二、用對待同事的方式和孩子談話
為了保證做到真平等,我們要求自己把婷兒看作單位上的同事,這樣,和她相處與她交流時,就不會無所顧忌,而且會講究談話的時機和長短。
三、要求孩子用對待學校老師的方式和父母談話
怎樣讓已經是中學生的孩子繼續重視家長的意見,這也是保持溝通的重要因素。我們反覆要求婷兒把父母看作學校的一個老師。因為中學生也許不怕得罪媽媽,但多半不願得罪老師,不會用無所顧忌的態度去頂撞或乾脆不理老師。婷兒學會了用有所顧忌的態度與家長平等交談,大大減少了發生爭執的機會,談話變得更有效,也更愉快。
四、耐心等待“同事”轉化為知心朋友
當孩子習慣於用成人的方式與你交談後,父母的愛就不再是一種壓制孩子的權利,孩子反而能更真切地體會到親情的難能可貴,同事的方式自然就會轉化為朋友式的關係。尤其當他面臨棘手問題時,他會很信任地告訴你,徵求你的意見。現在婷兒雖然遠在哈佛,但仍然和我們保持著朋友式交流的習慣。一旦孩子與家長形成了朋友式的深層次交流,雙方都會意識到,這是多麼幸福的事。
五、“有限滿足”、“抓大放小”、儘量“放權”
人在青年期最愛追求獨立,爭取解放,幹什麼都想自己試,不希望他人干涉。對這種心理,應該給予“有限滿足”。我們的辦法,是把那些婷兒有把握做好的事,都交給她自己去管。比如日常穿衣,過去全都是由媽媽安排,具體到哪天穿哪套衣服哪雙鞋。現在就由婷兒自己去決定,但必須符合媽媽的衣著原則:“不招搖、不生病。”如此既培養了婷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又減少了大量團小事引起的摩擦。出現原則問題時,既要講原則,又要講方法。往往講方法比講原則更重要。因為方法不對,傷了感情,原則再正確也賣不出去了。但是,也絕不要為了維持感情而在重大原則問題上遷就孩子的錯誤。一個大錯誤的後果,往往終身難彌。
六、承認“代溝”,求同存異,互相尊重
我們經常提醒自己:人在青年期最喜歡新奇事物,尤其是父母看不慣的。如果你不想惹孩子反感,就不要輕易貶低孩子熱衷的新奇事物。就是需要制止的事情,也應該先了解它,真正取得發言權再說。與同齡人無話不談,卻常常跟父母無話可談,是初中生的“多發症”。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與父母沒有共同的興趣。最理想的是,讓孩子感到跟父母同樣可以無話不談,而且會同樣愉快,至於談話的收穫,則是任何一個同齡人所不能給予的。為了能跟婷兒無話不談,我們不只一次“曲線救國”。婷兒愛唱《小虎隊》的歌,媽媽也跟著學。學會了一串《青蘋果樂園》之類的歌之後,再去評頭品足,婷兒就容易服氣了。
七、要集中治理,別零敲碎打
對青春期的孩子有問題不要隨口批評,而要專門談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別忙著“限期整改,強制執行”。口服心不服,只會陽奉陰違。所以只要不是緊急情況,就應該有等待的耐心。這次不行就下次,此時不聽就以後再講。只要你的要求真有道理,孩子是會逐漸認識到你的正確之處的。
小不如意時,要有雅量。無傷大雅的小問題即使孩子屢教不改,也不妨允許它暫時存在。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就有利於集中注意力去解決真正重要的問題。
八、提前輸入資訊,多打預防針
任何事都不應事到臨頭再向孩子提要求,你希望他如何,就應提前教他,你不希望他如何,也該提前把道理告訴他。不要等問題出現後,孩子已經陷入“當局者述”的境地,再跟孩子“針尖對麥芒”地交鋒,這樣只能讓孩子恨你甚至離開你。有預見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