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2/4 頁)
0億美元,後續資金追加單筆投入300億美元不等,上不封頂,全力用於打造空間環軌星港。星港全名為‘天上宮闕’,簡稱‘天宮’。屆時,我國在軌執行的人造空間平臺將由現在的‘天舟’與未來的‘天宮’並列!‘天宮’環軌星港的質量將是空前的,其質量將超過人類有史以來所有發射的人造航天器的總和的兩倍以上。”
“第一階段目標為7700噸!”任鴻淡淡的說道,一眾與會者聽到這個數字無不目瞪口呆。
“7700噸?‘天舟’號也不過300多噸啊!”一位國航局的教授顫聲說道,這玩的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任鴻不以為意,平靜的說道:“造這麼大,燒這麼多錢肯定不是單純的為了追求一個數字,更不是為了彰顯什麼,‘天宮環軌星港’之所以帶個‘港’字,是因為星港將有多個不等的具備遠距離航行的大型空間運輸船停泊口和補給。別忘了這是‘火星計劃’的一部分,只要能把火星上的石頭帶回地球,所有的投入不但會收回來,還能賺取數倍的暴利。別人都在探索空間商業化,我們已經找到了商業化,公司與Alphabet和SpaceX兩家公司的戰略合作就是未來商業化的其中一環,火星上那些亮晶晶的紫色石頭將會顛覆整個人類世界!”
顯然,眾人聽任鴻這麼一說,知道他已經做出了長遠的佈局。所有人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無不帶著興奮之色,如今任鴻親自加入主持公司空間計劃,讓一直備受“冷落”的空間探索部門的頭頭們興奮不已。
終於要****咱們大展拳腳功夫了!
“董事長,有一份特殊的邀請您或許得看看並做出決斷。”一位高管拿出一份檔案透過眾人傳遞到任鴻手中。
“什麼邀請?”任鴻好奇的問道,繼而看著檔案報告。
那位高管帶著可有可無的淡然微笑,說道:“十五天前,AIDA(讀漢音“艾搭”,PS:這是實際存在的機構,文中會有所變化,與實際有所出入。)機構在德國科隆召開了第六屆全球‘星球防禦’大會,會議結束後於一週前,AIDA方面派人聯絡了本公司空間技術部門,誠邀我們加入AIDA。”
任鴻不置可否的點點頭,依舊默默的看著手中的檔案。
AIDA成立與12年前的2015年10月份。AIDA的全稱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和偏轉評估”,AIDA機構又是一次全球聯合創立的新機構,是全球太空強國在國際空間站之後的又一次新的聯合。
人類在數千年來儘管沒有遭到小行星的毀滅性威脅,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小行星對人類的威脅是可以遇見的,今天的人類是可以並且也必須在那些潛在威脅地球的小行星發生撞擊之前預測出來。而這個所謂AIDA機構旨在以對可能威脅地球的小行星進行探索研究、並對之後整個撞擊過程進行監測、計算模擬、資料記錄、制定應對策略。
AIDA機構由全球多個航天機構聯合主持推出,多數航空航天企業加盟。聯手主導AIDA成立的包括“法國蔚藍海岸天文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實驗室”、“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歐洲歐空局ESA”、“德國宇航中心DLR”等八個航天機構,參與加盟的航空航天企業包括Alphabet公司與SpaceX公司赫然在列,老牌的十大宇航公司勞拉空間系統公司等四家企業紛紛加盟。
然而,在AIDA成立之初,中國以第九個國家航天機構申請加入AIDA,卻再一次被美國人阻擋在外。
國際空間就沒有帶中國一起玩,這一次又沒有帶中國一起玩兒,無疑是令人沮喪的。
任鴻合上了檔案,笑眯眯的看著眾人,道:“AIDA這是看上了我這個金主了啊!”
眾人一聽頓時相視而笑。
“不僅僅是看上了矩陣科技有錢,而且我們的空間計劃他們也有所耳聞,知道我們要玩一票大的,畢竟咱們園區的空間發射基地平臺是無法掩飾的,其浩大的工程,每天的進度或許都被外層空間的衛星給盯著,加上我們有國航局的技術鼎力支援,矩陣科技在空間探索領域是不折不扣的後來者,但所有人都不敢忽視這個重量級玩家。”
任鴻交叉著十指放在下巴處,思索片刻,道:“拒絕!”
眾人面面相覷,卻見任鴻言簡意賅的說道:“理由很簡單,咱們一個人默默的玩了幾十年,已經養成了不習慣跟人一起玩兒的‘壞毛病’了。”
任鴻幽默的開了個玩笑,繼而說出了他拒絕的真正理由:“咱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