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2/4 頁)
它能逃離已經是一個奇蹟。
此刻,它爬行到了一個陡坡,頂端之後的另一端是向下高達60度傾角的陡坡,這樣的陡坡對於這類生物而言並無大礙,但它是一個例外,它傷得太重了,氣息越來越弱了,等待它的更多是死神的降臨,它根本無法安然的透過這個陡峭的溶洞斜面通道。
但它必須要前進,當它越過溶洞頂點,終於不慎的整個身體再陡峭的溶洞中猶若滾石一般滑落,它的身體可以捲縮成一個球體以保護自己,在溶洞中瘋狂的滾落而下。
佩佐斯高地,峽谷之外,溶洞口,它從內部滾落出來,掉落在了峽谷之外,也暴露在了火星地表。
暴露在了陽光底下,它將十死無生……
它忽然發出撕心裂肺的悽慘叫聲。不過火星地表稀薄的大氣,聲音的傳播長度只有地球的1。5%。
火星地表稀薄的大氣,幾乎沒有氧氣,這個物種能適應並生存下來,在這個被號稱生命禁區的世界中延續了億萬年時間,這個物種生活在地底深處億萬年時間,有一樣東西對它是及其致命的——宇宙射線。
佩佐斯地區即將步入黑夜,但黃昏時分,陽光依舊普照這片土地,來自外太空的紫外線和各種宇宙射線依舊能夠讓它死無葬身之地,生存的本能讓它瘋狂的掙扎,快速的要逃離此地,與之前奄奄一息截然相反,但它並不知道,空曠的地表無處可逃。
它的表皮開始出現灼傷、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發生潰爛、化膿、肌肉組織開始化成膿水,留在了它所爬行的路徑上,膿水觸及地上的土層忽然冒出白煙,土壤中含有的微量水分開始嚴重脫水,稀薄的空氣中瀰漫著強烈的酸性腐蝕味道……
終於,它已經身疲力竭,它從同類對手的競爭中逃脫,卻也沒能逃離死神最終的索命,從崖壁上的溶洞中滾落至火星地表,它竭力的爬了80米的長度,最終停了下來,膿液浸入地表土層,最終只在地面上剩下了一堆完整的骨架,白煙在其周圍瀰漫並迅速消散。
順著崖壁的溶洞口深入這個死火山的底部,溶洞從出口進入首先要爬過一個陡坡,那個生物就是因為這條陡坡而葬送了性命,隨後便是一路向地底深入,隨著不斷深入開始出現縱橫交錯的溶洞地網。
隨著不斷深入,每深入一寸就靠近火星的地核一寸,一個新的生命搖籃出現在了地底之中,火星的地核在1700攝氏度左右,而這裡始終保持著穩定的溫度,在火星的遠古時代,火山活動最劇烈和頻繁的年代,這裡是岩漿,而今卻是由水構成。與有著1700攝氏度高溫的火星地核保持了恰到好處的距離,就像是太陽系中地球與太陽恰到好處的宜居帶距離一樣,促使地球上的水能夠液化。
火星地底也有一個類似的“宜居帶”,在這裡,水是液態的。除了這個黃金地理位置,火星地表上的土壤也有水的成分,如果人類知道這一切或許就能解釋土層中含有的水分來源之謎了。
黃金地理位置讓水可以在這裡液態化,而原本是火山岩漿形成的地底空間或是盤織交錯的甬道,也讓水有了匯聚的可能。
這是生命最後的棲息地。
佩佐斯地區的地底深處,這裡有一座巨大的水庫,但絕對不是這顆星球上唯一的,這個水庫面積不亞於洞庭湖。成群的爬行生物匯聚在一處岸口上,這些生物的體型是地球上成年科莫多巨蜥的三倍以上,它們是爬行類生物,單一個體擁有3500多塊肌肉組織,而人類不過是600多塊。
這類生物沒有移動的四肢,而是像蛇類一樣爬行,有一對基本不會用於移動更多的是用於戰鬥的前肢,由三個韌帶關節組成,可以伸直但通常情況都是半收縮成“S”形狀,就像地球上的螳螂前肢。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裡的空氣竟然蘊含著比火星地表大氣中更高的氧氣含量,雖然這點微小的氧氣含量根本不可能讓人類呼吸,但要是被人類發現,絕對是轟動世界的。
此時此刻,岸口上的這些生物相互交織在一起,這些生物的體表時不時的閃現出刺眼的電流在閃爍,這裡產生的巨大電流能夠讓一個成年人瞬間斃命,但對於這些生物而言卻是沒有絲毫的傷害。
因為這些電流就是從這些生物體中產生的。
這裡的水對於人類而言,同樣是最致命的毒液,因為水中充滿了強烈的酸性腐蝕,水中所存在強烈的酸性物質也是來源於這些殘存下來的火星生物。
火星沒有植物,但這類生物同樣也要進行呼吸作用,氧氣必不可少,但這顆星球上並沒有足夠的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