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初入社會更要養成以下幾種習慣,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完滿成功:
1把握機會,立即行動;
2專心且專注;
3勤奮;
4多付出;
5節儉;
6善於理財;
7保持良好的風度;
8守時;
9控制自己的情緒。
Ⅱ把握機會,立即行動
天空掉下來的只有雨點,永遠不會有面包。所以年輕人不要仰望天空,坐等機會掉進你的懷裡,只有弱者才會等待機會,優秀的人是不會等待機會的到來,而是尋找並攫取機會、把握機會、征服機會,讓機會成為服務於他的奴僕。
一位修士虔誠地信奉著上帝,有一天,他不小心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河裡。修士不會游泳,但他並不著急,因為他相信上帝是不會放棄他虔誠的子民的,上帝一定會救他的。當他剛剛落入河裡時,正好有人從岸邊經過,如果他喊救命,是能夠得救的。但他想上帝會救他的,於是沒喊。當河水把他衝到河流中心時,他發現前面有一根浮木,如果他用力掙扎幾下,是可能把他抓住的,但他想上帝會救他的,於是照樣在水中浮沉。最後,他被淹死了。
修士死後靈魂忿忿不平地質問上帝:“我是如此虔誠的信教士,你為什麼不救我呢?”上帝奇怪地問:“我還奇怪呢?我給了你兩次機會,為什麼你都沒有抓住?”
初踏入社會,不要總是喊:機會!請給我機會!其實,每個人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充滿了機會。你在學校或是大學裡的每一堂課是一次機會;每一次考試是一次機會;每一個病人對於醫生都是一個機會;每一篇發表在報紙上的文章是一次機會;每一個客戶是一個機會;每一次宣傳是一次機會;每一次商業買賣是一次機會,是一次展示你的優雅與禮貌、果斷與勇氣的機會,是一次表現你誠實品質的機會,也是一次交朋友的好機會。
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本身就意味著上帝賦予了你奮鬥進取的特權,你要利用這個機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去追求成功,那麼這個機會所能給予你的東西要遠遠大於它本身。想一想吧,像弗萊德·道格拉斯這樣一個連身體都不曾屬於自己的奴隸,尚且能夠透過自身的努力最終成為一位傑出的演說家、作家和政治家。那麼,當今的年輕人,與道格拉斯相比擁有無限機會的年輕人,是不是應該做得更好些呢?
只有懶惰的人才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機會,抱怨自己沒有時間,而勤勞的人永遠在孜孜不倦地工作著、努力著。有頭腦的人能夠從瑣碎的小事中尋找出機會,而粗心大意的人卻輕易地讓機會從眼前飛走了。有的人在其有生之年處處都在尋找機會,他們就像辛勞的蜜蜂一樣,從每一朵花中汲取瓊漿。對於有心人而言,每一個他們遇到的人,每一天生活的場景,都是一個機會,都會在他們的知識寶庫裡增添一些有用的儲備,都會給他們的個人能力注入新的能量。
如果你看了林肯的傳記,瞭解了他幼年時代的境遇和他後來的成就,會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極其粗陋的茅舍裡,既沒有窗戶,也沒有地板。以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他彷彿生活在荒郊野外。他住的地方距離學校非常遙遠,既沒有報紙書籍可以閱讀,更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一天要跑二三十里路,到簡陋不堪的學校裡去上課;為了學習,要奔跑一二百里路,去借幾冊書籍;而晚上又要靠著燃燒木柴發出的微弱火光來閱讀。林肯只受過一年的學校教育,處於異常艱苦的環境中,竟能努力奮鬥,而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成為世界上最完美的模範人物。林肯的生活環境沒有給他創造機會,他之所以能夠成為美國總統完全靠他自己的奮鬥精神,去攫取機會。
偉大的成功和業績,永遠屬於那些富有奮鬥精神的人們,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機會的人們。年輕人應該牢記,良好的機會完全在於自己的創造。如果以為個人發展的機會在別的地方,在別人身上,那麼一定會遭到失敗。機會其實包含在每個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來的橡樹包含在橡樹的果實裡一樣。
如果一味地認為“我沒有機會”,那林肯這位生長在窮鄉僻壤裡的孩子,怎會進了白宮?怎會成了美國總統?而同一時代那些生長在有圖書館和學校環境中的孩子,其成就反不如茅舍裡的苦孩子,這又如何解釋呢?再看那些出生於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有的不是也做了大銀行家、大金融家、大商人了嗎?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廠,有許多不就是由那些“沒有機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