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時,覺得滿有必要買一本看看。這本書寫得太好了,至少讓我們瞭解很多。也讓我們瞭解同齡人在這個時候的思想。我覺得真的出的滿好的,很佩服你們有這個勇氣出這樣的書。因為現在人一般碰到這個問題都回避,而你們可以大膽地寫出來,說明還是很有膽量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實在是不應該回避的,這對於我們來說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嗎?
作者的話
採訪結束後,我們又閒聊了幾句。我和她開玩笑,如果你父母知道了你在初三發生的那件事,他們不會衝著你開槍吧。楠楠笑了,說:“不知道,因為到目前為止,他們還不知道。”
其實,雖然楠楠受父母的影響,有點兒陽剛之氣,但是也在感情的問題上有一些細膩的困擾。包括還要面對學校老師的性騷擾。
但是,這一切,對一個1987年出生的孩子來說,彷彿都不算什麼。況且她還有驕人的學習成績。
“這件事帶給我的無所謂快樂,它讓我更瞭解性,讓我知道它不是單純的,不是我們平時所想像的那個很簡單的樣子,而是挺複雜的一個過程。我想證實一些東西,所以我證實了。
我會問爸爸媽媽我是哪裡來的,他們就會胡編亂造,什麼樹上掉下來,什麼垃圾桶撿來的,這完全是一個誤導,很深的誤導,所以讓我們在交往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隔閡,我們以後是不是也要到垃圾桶裡撿拾一個孩子回來呢?我不明白他們究竟在隱藏什麼,顧慮什麼?我覺得父母這個老師沒有當好。”
楠楠所表現出的絕無僅有的自信,也讓我暗暗驚奇——她大膽而自覺地涉入愛情,完全拋棄了貞操觀念,面對性表現出的是泰然自若和理性地控制,有叛逆性但更多的是以體驗人生獲得成熟為目的——這一切比起海礫等大部分非受訪者來實在是大相徑庭。
在對待感情天長地久的傳統觀念上,她也表現出很大的距離——遵循注重現實,不為未來擔憂的現代人通則。究竟是時代的快速發展還是地域的文化差異帶來了這位少女異乎他人的想法,我們不能輕下結論,但是僅憑她對性教育強烈的不滿和對性知識瞭解的主動性這兩點,我們應該從中看出——17歲不再與無知和懵懂畫等號。無論父母還是學校、社會,只有平等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認可他們真實的需求,一切才可能有效。
不可否認,大部分人的初戀都發生在中學階段,稚嫩、朦朧,同時純潔、真摯,渴望愛和被愛。但這種中學時代的戀情並不一定是相似的,因為有眾多的成長環境因素和個性因素在起作用。楠楠的“自信”可能代表了一種新的觀念形式,雖然並不意味著可資借鑑,但是這說明了他們在追求獨立思考而非陷入迷惘。他們的獨立意識在增強。也許從這個角度看,“勇於對自己負責”應是引導他們更有益的方向。
主人公的話:
我會主動,覺得他特別好,我會直截了當告訴他,也許同學會開我的玩笑,我一點不覺得羞澀。現在想來,覺得當時很奇怪。可能是因為那時老是想做點標新立異的事,別人越不敢這樣我就越想這樣。我一直都這樣。從小學直到大學,我如果希望跟誰接觸幾乎沒有人拒絕過我,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所以有一種自信感。
有一天,我爬到納西客棧的房頂,那房頂是尖的,我在頂樓的房間喝酒,喝得搖搖晃晃好幾次差點從陽臺上摔下來。底下的人嚇壞了,也不敢喊我,怕我受驚掉下來。一個30多歲的大姐跟我們一起的,從樓上硬把我背下來。
好像我一直都被一種感情壓抑著,直到有一種新的感情時,才有動力。我覺得自己挺無聊的,經常莫名其妙地憤憤不平,生氣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自我調整。我覺得把握不了自己,很多時候想做什麼適得其反。
我和雨微很熟,她上中學的時候我就認識她。但是我覺得自己一直都不瞭解她。她倔強、坦率、要強,有一股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個性有點像男孩子。她的穿衣打扮是最樸素的,沒有任何有顏色的東西在身上。
後來,我們有很久都沒有見面,但是她很爽快地答應了我的採訪要求。這次談話,對於我瞭解她,有著決定性意義。令我感慨萬千。
我因此知道了她經歷過彷彿比她大10歲的人才有的波折。
也可能她太需要傾吐了,跟她的談話幾乎不需要我的問題提示。
源自父母的愛情觀點
□咱們就從你最早的那次情感說起吧。那時你對男孩子的感情狀態是什麼樣子的?
那種異性的吸引,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