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2/4 頁)
就說要宣佈全城戒嚴,這顯然是不符合常識的命令。再加上最近這段時間上海城內言論日益加劇,鄭汝成每天也是哎聲嘆息的樣子,可終歸絲毫沒見到任何進展。
他不禁在心裡猜測,鄭汝成到底是在想什麼,又或者是打算做什麼?
在這幾天的思索之中,他漸漸意識到鄭汝成或許是故意這麼做,目的就是希望這件事鬧大,而且是越大越好。從表面上來看,這件事鬧大了對北洋政府確實沒有一點好處,對他這個上海警備司令也不見得有什麼利益。
但是從另外一面來想,一旦南北的矛盾加劇,無論是北邊又或者是南邊,都有可能“被迫”採取更強硬的措施,如此一來就能阻止民主黨派的人士爭奪執掌國家的大權。不僅如此,往小的方面來說,鄭汝成身為上海警備司令,而上海又是南方政治聚焦的地方,這裡本來就不容易治理,萬一宋教仁與袁世凱達成合作,最終在宋教仁的周旋之下更換一名gmd籍的官員代替其出任上海長官,那到時候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儘管這都是猜測,但是袁肅覺得也並無可能。哪怕鄭汝成是袁世凱的門生,可在利益面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更何況從北洋大局出發,這些舊派的官僚也不算是背叛北洋,只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為穩固北洋的統治權罷了。
袁肅這才意識到北方的局勢當真是撲朔迷離,當真他猜測的是真的,連袁世凱的門生都能另有打算並且是反對南北合作,那這北洋內部必然還會有更多打著小算盤的人。從政治角度上他確實不能責怪這些人,不同的利益團體追求不同的利益結果,再加上北洋的軍人、政客們都是一股子老派的思想。然而從國家大義的角度上,他卻不得不扼腕嘆息,若是南北都能各退一步,中國何須經歷這二十年的紛爭?
直到這個時候,他不由自主的發出感慨,原本以為自己今時今日是有幾分地位和分量,但是在整個北洋集團面前,自己依然只是一粒微砂,根本無法做出任何影響。但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不禁進一步刺激了他對權力的慾望,只有自己掌握了更多的大權,才能以個人之力來改變國家的命運。
到了二十一日下午,陳文年這才將啟程的定案分別呈遞給了袁肅和宋教仁,行程日期按照袁肅的要求推延到二十四日傍晚七點鐘,預計凌晨三點鐘到達南京。在南京休息六個鐘頭,晌午時再乘坐津浦線的火車北上。所有火車都安排了加掛花車車廂,有專門的通道直接進站上車,到時候現場會有歡送的儀仗隊和負責保衛工作的警察、士兵等等。
袁肅看完這份行程方案之後,稍微可以安心下來,雖然他知道自己這麼做有一些杯弓蛇影,不過能多一份心理安慰終歸不是一件壞事。他相信以現在自己精心準備的情況,刺客絕不可能在像歷史上那麼容易得手。
又過了一天時間,林伯深總算從淞江返回上海,並且主動來到袁肅下榻的莊園拜訪。
袁肅知道林伯深心裡多少還是對自己有所偏見,不過好在大的矛盾二人已經化解,眼下正是需要同心協力合作的時候。與林伯深見面之後,袁肅很熱情的與其寒暄了一番,同時也透露了自己將在隨後幾天帶宋先生啟程北去。他沒有告訴林伯深具體的訊息,並非是不信任,只是希望能夠少一些心理負擔罷了。
林伯深的態度比起之前要好了很多,不過神色依然有一些心事重重,二人落座之後,他說道:“我這幾日也在考慮,是不是跟宋先生一起北上。”
袁肅微微皺了皺眉頭,反問道:“你為何突然有這樣的打算?”
林伯深嘆了一口氣,說道:“我總覺得我留在上海也是渾渾噩噩過日子,我原本是有幹一番大事的想法,卻沒想到屢屢受挫。如今黨內的情況錯綜複雜,其實平日裡我幾乎插不上什麼話,與其留在這裡毫無建樹,還不如跟宋先生去北京闖一闖。只要宋先生能順利在國府任職,我相信還是能在宋先生身邊謀一個職位,多少能盡一些力。”
袁肅沉思了片刻,隨即不疾不徐的說道:“仁卿,之前我已經跟你說過,本來此次我到上海來找你,是希望你能到我那邊去任職。不過在跟你談過之後,顯然你現在在gmd黨內還是有一些地位,也能接觸到許多資訊。如此我倒是改變了之前的主意,更希望你能繼續留在上海這邊。”
林伯深說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我一北一南便於溝通,也能清楚彼此之間的動靜。只是,我之前之所以能夠獲知這些秘密,那是碰巧跟宋先生在一起,平時是決計不會這樣的。等到宋先生離去之後,恐怕我也沒辦法在接觸到那麼多黨內的資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