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 頁)
在興平也算是一號人物了。原因嗎就是他攀上了大宦官劉瑾的關係。
劉瑾本姓談,陝西興平人,六歲的時候劉瑾進宮當了小太監,他被一個叫做劉順的人收養了所以最後也就改姓劉了。不過這怎麼也改變不了他原來姓談的事實。
自從劉瑾跟了朱厚照之後劉瑾便越發的有權勢了,特別是這幾年隨著朱厚照地位的提升,作為朱厚照最親近的宦官,劉瑾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將來最有可能取代王嶽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人。所以巴結他的人可是絡繹不絕。
這其中就有一個叫做談耗的人。談耗以前是沒有名字的,他小時候喜歡偷東西所以大家都叫他耗子,時間長了就名字就被叫做了談耗。他沒什麼文化也不想改也就這麼叫著了。談耗雖然沒什麼大的本事,但是他又一個好腦袋。當劉瑾的大名傳到興平的時候這個談耗就動了腦子了,談耗在外面到處說自己是劉瑾的侄子。眾人雖然不信,但是也怕那個萬一,所以就不敢想以前那樣對他了,更有甚者還真被他忽悠了,不但整天好吃好喝伺候著,還有人給他送錢。
不過談耗也知道自己這樣不長久,於是拿著搜刮來的幾千兩銀子,談耗隻身一人來到了北京城,花錢買通了守門的侍衛之後談耗終於見到了劉瑾。最後在談耗又是磕頭又是送禮又是哭鬧的情況下劉瑾稀裡糊塗的就收了他做侄子。
Ps:還有票的朋友,支援一下吧。
第一百三十五章 聖人之路不好行
更新時間2012…6…28 21:10:38 字數:3521
不得了啊,這談耗回去之後可算是身份立馬變得高貴了起來。先前他自己雖然說自己是劉瑾的侄子,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不相信的。這興平當地的人也都不是糊塗蛋,大部分人都猜到了談耗是造的謠,瞎說的。
但是隨著談耗從京城裡回來,再也沒有人敢質疑他的身份了。去的時候談耗只有自己一個人,回來的時候他不但從京城買來了兩個丫鬟伺候自己,身上還帶著一封劉瑾親自寫給興平知縣的關照信。這一回談耗和劉瑾的關係算是坐實了。雖說沒讓談耗成為興平城中最有權勢的人,但是在興平這個縣城裡也絕對沒有一個人敢得罪他。劉瑾可是未來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那可是在將來要掌控東廠的。東廠啊,在大明朝就沒有人不怕的,因此靠著和劉瑾的這點關係談耗在興平可是胡作非為但是卻沒有人敢把他怎麼樣。
有那麼一句話,要想混得風光,人不但要關係夠硬,這人品也要有保障。很明顯這談耗就不滿足這個條件。他有劉瑾這個叔叔,關係是夠硬了,但是他的人品可能是被自己年輕的時候敗光了,導致他現在人品暴跌。終於等到王陽明到了興平,談耗跌倒了。
王陽明當時是到興平調查一樁殺人案的,到了興平之後王陽明很快就將這個殺人犯繩之於法。按照以往,這個時候就該結案了,但是王陽明卻覺得這件事情沒那麼簡單,於是就私下裡繼續調查了這個殺人犯。本來王陽明只是抱著僥倖的心裡但是沒想到還真給查到了一點隱情。
順藤摸瓜,很快王陽明就把事情查了個水落石出。原來殺人的那個犯人是談耗府上的一個家奴,而他殺人也是受得談耗的指使。再對談耗調查,很快談耗以前的種種惡跡便被查了出來。王陽明絕對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面對談耗這樣的無惡不作的人豈能令他逍遙法外,因此不顧興平知縣的反對王陽明親自把談耗給拿了。
談耗被抓在興平造成了轟動性的影響,以前談耗仗著劉瑾是自己的叔叔在興平可沒少幹壞事,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他而家破人亡。但是以前興平的知縣怕劉瑾報復自己所以不敢抓談耗,普通百姓也沒有什麼勢力,面對談耗的壓迫只能忍著。這回終於來了個包青天似的人物把談耗給抓了。以前受到過談耗壓迫的百姓紛紛站出來揭發談耗的罪行。最後談耗被判了個死刑。不過面對什麼時候行刑,王陽明和興平知縣有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王陽明打算現在便把談耗給斬首示眾了,但是遭到了以興平知縣為首的當地一大批官僚的反對。按照律法死刑是要經過刑部的審批才能行刑的,但是王陽明知道要是把談耗的死刑給報上去很有可能會使的談耗逃得一命。因為劉瑾的面子刑部的官員不敢不給。他不甘心自己抓到的犯人被救了出來,所以他打算把談耗現在便斬首了。
他要這麼做那些興平官員當然是極力的反對啊,他們怕要是談耗死到了這裡到時候要是劉瑾報復起來那就麻煩了,所以他們都打算把這件事情報上去,到時候要是劉瑾救談耗了那自己這些人也是出了力的,說不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