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1/4 頁)
但強攻的代價就是兵卒耗損過大,很快,劉備就感覺兵力不夠了。回荊州徵兵的陳到等人短時間內又趕不回來,劉備不免有些焦躁。
正在這時,諸葛亮獻計道:“主公勿要憂慮,諸葛亮有一計定可解主公燃眉之急,再不用為兵力不足發愁。”
還有這好事?劉備樂的差點沒在地上跳起來,急忙問道:“孔明,你說的法子耗費錢糧多少,要耗時多少時間,我軍能承擔得起嗎?”
諸葛亮自信滿滿地說道:“諸葛亮的法子一不費錢,二不費糧,三還節省時間,兵力無窮無盡。”
劉備聽得直翻白眼,心說你騙鬼呢,照你這麼說,我還徵個屁兵啊,就帶你一個人出去打仗好了,你千萬別跟我說你會撒豆,成兵呼風喚雨什麼的。雖然心裡把諸葛亮化為神棍了,不過劉備還是滿臉笑容地說道:“孔明有何妙計快快說來。”
諸葛亮低聲說道:“主公,如今中原饑荒非常嚴重,新野附近就有無數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流民,為了一口吃的,他們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為什麼不招些流民入伍呢,……而且他們也吃不了幾天糧食不是。”
劉備一拍大腿,笑道:“哎呀,我怎麼忘了中原的流民了呢,哈哈哈……一事不煩二主,招募流民一事,就交與孔明你來辦吧!”
諸葛亮彎腰低頭,恭聲道:“諸葛亮謹遵主公將領。”
沒人看見諸葛亮眼中閃過的一抹陰騖之色,諸葛亮願意給劉備出謀劃策,說實話,君臣本來就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但是這並不表示諸葛亮願意無條件的給劉備辦事,諸葛亮願意做的是領兵打仗,而不是當劉備的後勤主任。
領兵打仗,可以風光無限,為後世所敬仰,諸葛亮也是個凡人,怎麼會沒有虛榮心呢。
可做後勤主任就不一樣了,打了勝仗,風光都是領兵大將的。可一旦打了敗仗,一頂糧草籌備不濟的帽子扣下來,是個人就要拔層皮。所以說,徵兵,籌備糧草真不是什麼好活,諸葛亮正值盛年,不願意窩在後面也是正常的。
但心裡鬱悶歸鬱悶,諸葛亮也只能領命,人家劉備沒準是信任自己,才叫自己招募兵卒的呢,要知道,過手錢財哪有不落油水的。
實際上劉備卻是有將諸葛亮撤離前線的心思,這不是劉備看不起諸葛亮,諸葛亮已經用事實證明自己是個人才,但是,劉備認為諸葛亮還有些稚嫩,需要磨練一下,才能獨當一面。
劉備的做法很正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才也是需要磨礪的。一鳴驚人有可能,但更有可能的是一鳴驚人之後,就一命嗚呼了。
比如說趙括,在長平之戰前,趙括在趙國就很有威望,也很有能力,算是文武全才的人物,不然的話,就算趙王再傻也不會任命趙括代替廉頗當全軍主帥的。
實際上趙括也沒大家認為的那麼不堪,大家都知道,白起是秘密進入秦軍大營的,也就是說白起在明,趙括在暗,若果趙括真的那麼不堪,白起也不用那麼費勁對付趙括了。
另外,趙括中計之後,堅守四十餘日,軍糧斷絕,卻依然軍心不散,足可見趙括的能力了。後來趙括衝陣身死,趙國的四十萬兵卒才投降了白起,被白起坑殺,這四十萬人的死,並不能全怪在趙括自己身上。
趙括敗就敗在經驗不足,心高氣傲上,如果趙括不是那麼心急進兵,立下功勞給別人看,再不濟也不會被白起秒殺的。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趙括不是白起的對手,但是這不是大家嗤笑趙括的理由。
打一個比方,白起就是軍事界的奧運冠軍,趙括單挑白起,輸了也是正常的,贏了才不正常,真當殺神白起徒有虛名啊,嘲笑趙括的自己找白起試試,沒準白起都不用匿名掌控秦軍呢。
沒看到廉頗和白起對戰也連吃敗仗,不得不堅守不戰嗎?不過人家廉頗久經沙場,要比趙括沉穩多了罷了。
至於馬服君趙奢對自己兒子的評價,能不能當真都不好說,到了現在還有人稱呼自己的兒子為犬子。
紙上談兵更是扯淡無比,給你本兵書看一遍你就能統領四十萬大軍啊,估計換個人連營寨都不會下,反正給蜘蛛十本兵書,蜘蛛也指揮不了四十萬大軍,誰要是覺得自己聰明,《紀效新書》啥的都有,自己找一本看看去。
第二百八十三章 誰對誰錯天知曉
雖然心裡有怨氣,但諸葛亮還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緒,這也是能成就大事之人必備的素質。受了一點挫折就哭鼻子,那是懦夫的行為,當然,劉備這種以哭作為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