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1/4 頁)
自從李重進入到涉縣,高幹就死了攻打涉縣的心,非常果決的作出決定,回軍武安縣就糧。
這次李重的追殺可以說是全軍出動,趙雲、周倉、廖化帶領騎兵,郝昭、高順帶領步兵,分成五路不停地轟擊高幹後隊。
高幹親自斷後,以一敵五,被五個人打的焦頭爛額,更可恨的是,李重糧草充足,不住的喊著投降不殺,投降吃飽飯的口號,導致高幹的兵卒士氣低落到極點,幾乎每次和李重接戰都有兵卒趁亂投降。
眼看就要逃到武安縣境內了,也不知道趙雲和廖化從那裡繞到高幹的側翼,兩支騎兵一個衝鋒就將高幹的部隊截為兩段,郝昭和高順也帶著步卒趁火打劫,猛攻高幹的後隊。
三面夾擊之下,高幹的兵卒頓時失去指揮,四散奔逃,高幹一連砍殺了數名逃兵,依然約束不住隊伍,只得帶著親信衝開一條血路,狼狽逃回武安縣。
此戰過後,高幹的兩萬兵卒損失大半,被李重連殺帶俘一萬二千餘人,高幹的敗軍陸陸續續逃回武安縣,一番查點之下卻只有四千餘人,大約有三千餘人不知去向,這還是涉縣距離武安縣比較近,不然的話,再給李重一些追殺的時間,高幹很有可能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高幹手下的將領也好不到哪去,高柔死於亂軍之中,連個全屍都沒撈到,荀諶運氣也不怎麼好,逃往途中正好遇見廖化,被急於立功贖罪的廖化一刀砍飛了腦袋,死於非命。
最後只有陳震陪著高幹在武安縣中長吁短嘆、唉聲嘆氣。
不提高幹如何向袁紹稟報噩耗,李重卻不打算接著進攻了,原因很簡單,袁紹還沒敗呢,萬一給袁紹打疼了,回兵攻擊自己,那就得不償失了。
涉縣位處漳水上游,現在是隆冬時節,河面冰封,如果必要的話,已經可以順流而下攻擊鄴城了。
此時身在官渡的袁紹也得到高幹兵敗的訊息,雖然被氣的暴跳如雷,但袁紹依然清楚的作出判斷:自己不敗,李重絕對不敢進兵。所以袁紹也沒給高幹派援兵,只是囑咐高幹小心防守,必要地時候,可以放棄武安縣,駐守邯鄲。
袁紹作出的決定很正確,但也能看出來袁紹的心思,那就是袁紹依然沒把李重當做對手,再袁紹的眼中,只有曹操才有資格做自己的敵人。
李重在涉縣休整了十餘日,就派兵南下,最後在鄴城以西三十里的九侯城紮下營寨,也不出兵攻打鄴城,只是不停的轉運糧草。
鄴城的守將是審配,審配字正南,是袁紹手下的心腹謀士,官居治中之職,袁紹南下就有審配的功勞,要不是審配一句:十圍五攻,袁紹也許會等一等再出兵。但是,袁紹兵敗官渡卻沒有審配一點責任,在當時的情況下,出兵官渡也算是一招妙手,只是袁紹緊接著走了幾步臭棋而已。
審配此人精通兵法,做事盡心盡力、中規中矩,對於攻城的一方來說,最頭疼的就是遇到這樣的對手。
鄴城之中有守軍兩萬餘人,但審配卻也沒做出攻擊李重的舉動,他很清楚,自己的兩萬兵卒守城還可以,但打野戰的話,戰鬥力就不敢保證了,所以審配眼睜睜的看著李重佔據九侯城,卻只能按兵不動。
李重佔據九侯城,有了威脅袁紹後方的實力,曹操立即就派人來聯絡李重,商議聯合進兵攻擊袁紹一事,但熟知歷史的李重哪會上當,只是和曹操的使者訴苦,說一些兵力不濟的託詞。
曹操的使者顯然早有被李重拒絕的準備,哼哼哈哈的奉承李重幾句,在李重的大營待了幾天,就返回官渡。
等到曹操的使者出了大帳,程昱這才說道:“果真不出所料,曹操就是派人來探聽主公兵力的。”
“嗯!還是程公做事穩重,深謀遠慮。”李重點點頭,對程昱的先見之明很是佩服,說道陰謀詭計,李重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墊底,誰也不怕,但論到揣測人心,還得程昱這樣的老狐狸出馬。
程昱笑道:“多謝主公謬讚,現在可以讓子龍將軍回來了。”
現在李重手下的兵卒接近兩萬五千人,其中有五千人是高幹的降兵,所以這次曹操派來使者,李重直接讓趙雲帶領三千精騎、三千步卒,外出隱藏起來,裝作實力不濟的樣子。
現在李重心裡已經有了“黑”曹操一把的準備,只是拿捏不定時機而已。
第一百六十七章 你要倒黴
眼看就到了建安三年,曹操在官渡依然勉力支援,但李重知道,袁紹差不多要敗了。
雖然李重不知道袁紹兵敗的具體時間,但李重卻記得,曹操火燒烏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