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頁)
說明一下,審配守城的時候倒不是這些世家捨不得草藥,關鍵是當初審配下令全城戒嚴,人都不許出門。再有,這些人也未嘗沒有討好李重的意思,換了個新主公,總要表現一下的。
趙國郡是一個小郡,面積不大,而且李重已經打下了邯鄲,所以攻打起來很容易,郝昭呆了幾千人,不到一個月就將趙國郡置入囊中。
常山郡卻是一個大郡,李重想了一下,就叫郝昭自行處理,慢慢打吧,反正不著急,能把野谷收上來就行了。
魏郡是最富庶的一個大郡,李重留下程昱守城,自己帶著三萬大軍征討各地。
魏郡不光是派兵攻打的問題,更主要的是還有一些縣城在曹操的手裡,這就涉及到曹操和李重的盟約問題了。
不過還好,也許是曹操的人品要比李重好的多,也許是曹操也不願意和李重交惡,總之,曹操派往各縣的縣令都非常痛快的將各縣交付給李重,無形之中給李重節約了不少時間。
第一百八十九章 曹操敗退
時間流轉,到了建安三年十月,天空中飄起輕雪,鄴城的百姓紛紛湧上街道,高聲歡呼。
千萬別誤會,鄴城的百姓不是喜歡冬天,窮人都不喜歡冬天,百姓高興的是冬天到了,天冷了,鄴城的瘟疫也就基本上結束了。
幾家歡喜幾家愁,李重這裡歡天喜地,曹操卻憂心忡忡,原因很簡單,袁紹的援軍來了。
和歷史上不一樣,曹操的官渡之戰打的很苦,李重這個盟友不但沒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扯了曹操的後腿。
在沒有李重的歷史上,袁紹佔據四州之地,實力十分強勁,所以用兵十分大意,幾乎被曹操早官渡殲滅所有主力,最後只剩下八百精騎逃回鄴城,而現在則不同,由於李重佔據了幷州,此消彼長之下,袁紹的優勢並不是十分巨大,所以用兵也謹慎一些,所以在官渡大敗還剩了一些家底。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官渡之戰的時間提前了,袁紹的身體要比歷史上好一些,雖然在官渡之戰大敗之後也曾氣血攻心,但還活著並沒有死。
袁紹沒死袁氏集團的凝聚力也就談不上渙散,曹操也就沒有機會看著袁氏兄弟相互攻伐。
如果沒有李重,曹操的戰略是佯攻劉表,給袁氏兄弟狗咬狗的機會,但現在可不行,曹操還要和李重搶地盤呢,哪有時間作壁上觀呢。
袁紹在南皮固守了半年,幽州的袁熙聯合烏桓單于蹋頓,引兵五萬,控弦者兩萬餘人,南下救援袁紹。
此時南皮的袁紹手中有兵卒三萬餘人,其中就有八千大戟士,欠缺的只是騎兵力量,父子二人合兵之後兵力達到八萬人,又一次佔據了兵力上的優勢。
而曹操此時有兵卒五萬人,其中有五千虎豹騎,這是曹操能拿出手的全部力量了,袁紹不但佔據地利,兵力還佔優,曹操頓時猶豫不決,心生退意。
另外曹操還有一個劣勢,那就是青州的袁譚隨時可能放棄黃河以南的土地,渡河救援袁紹,這樣一來,曹操幾乎沒有一點勝算。
而曹操的盟友李重還忙著四處攻城略地呢,根本不能給曹操任何支援。
曹操倒不是不想退兵,關鍵是袁紹有八萬大軍,其中更有兩萬餘來去如風的烏桓騎兵,不是想退就能退的。
到了十月中旬,曹操終於堅持不住了,派人給李重送信,要求李重出兵相助,掩護自己退兵。
這次前來擔任使者的依然是荀攸荀公達,李重也不怠慢,立即在鄴城的府邸之中接見荀攸。
一見到李重,荀攸就急不可待地說道:“見過晉陽侯,這是操丞相的親筆書信。”
李重讓荀攸坐下,開啟書信細細觀看,曹操的書信很簡單,首先說明了一下嚴峻的形式,然後說出自己的打算,想要退兵至界橋,希望李重能出兵相助,共同抵禦袁紹的追兵。
李重把書信放到桌案上,仔細想了一會,問道:“袁譚怎麼辦?”
荀攸立即答道:“啟稟晉陽侯,曹丞相已經派人告知臧霸,猛攻袁譚,儘量不給袁譚回兵的機會。”
“好!”李重站起身來,在大堂之內轉了幾圈,沉聲說道:“公達即可迴轉南皮,告知曹丞相,就說李重立即出兵三萬,趕赴界橋,望曹兄保重!”
荀攸使勁眨了眨眼睛,就像沒有聽到李重的話一樣,急聲問道:“晉陽侯,你是說這就出兵界橋?”
“不錯!”李重笑道。
荀攸接著問道:“沒有任何條件?”
“沒有任何條件!”李重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