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3/4 頁)
。
可是……出事了,出大事了。
駐守的官軍居然突然發難,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擊潰了安南的軍馬,殺死了安南王。
正常人聽來,腦子裡只出現了兩個字——瘋了。
這怎麼可能,就在這節骨眼上,是誰敢做出如此惡跡斑斑的事來。
堂堂藩王,朝廷剛剛重新頒佈了金冊,剛剛認可了他的地位,現在卻是死無葬身之地。
等到具體的奏書抵達,大家這才倒吸口涼氣。
確有其事,不但是確有其事,居然還是錦衣衛指揮僉事帶的頭,也是這個郝風樓,親自動手殺死的陳天平。
打臉啊,**裸的打臉啊,朝廷在不久前還宣揚安南王陳天平是安南皇室後裔,恭謙有禮,乃安南的仁厚君主。朝廷花費了這麼多的人力物力將這個人推上了王位,結果他孃的官軍將他宰了。
這豈不是說,此前褒獎統統都是放屁?
此前向各藩國宣稱的,大明乃是仁義之師,助陳氏討逆,這些都是空話。各藩國的人會怎樣想?今日你可以隨手就幹掉安南王,那麼接下來是不是會連朝鮮王和琉球國王也一併幹掉。
自然……大臣們憤怒了。
他們不能接受。
一方面,他們想要息事寧人,想盡快結束安南的戰事,畢竟越是拖延下去,國庫畢竟難以維持。而另一方面,他們深信以文抑武絕對正確,一群丘八在沒有任何徵兆和旨意的情況下捋起袖子就敢擅自做主,那麼往後是不是所有人都不必看朝廷的眼色,那麼還要朝廷做什麼?要這廟堂上的袞袞諸公做什麼?
更難以忍受的是,大家發現這件事裡頭又出現了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郝風樓。
就是這個傢伙四處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人到了哪裡,哪裡就他孃的鬧得不可開交,以往看在他是功臣,又得到陛下信重的情況下,大家捏著鼻子認了,既然不能拿他怎麼樣,至多也就是朝這傢伙翻翻白眼而已,可是大家沒有想到,這個傢伙今日會犯上彌天大禍,徹底的觸到了朝廷的底線。
…………………………………………………………………………………………………………………………………………………………………………………………………………
第三章送到,今天老虎很努力地在九點前更新,後面會越來越精彩,懇求月票,還差一點,一點點。(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四章:有人要完
平靜,暴風雨欲來的平靜。
平靜之後,一場豪雨肆虐金陵。
秦淮河水上船影皆無,石頭城裡人蹤絕跡,暴風吹的枝葉搖曳如巫人狂舞,隨即,豆大的雨點,便啪噠噠的敲打著門窗。
紫禁城上的琉璃瓦,在雨幕之中,依舊如昔。
鄭和帶著幾個內官,應對著這場豪雨,將殿中的門窗全部緊閉,在殿中點起了一盞盞宮燈。
宮燈冉冉,殿中照的通紅。
而此時的奉天殿,宛如討伐檄文般的激昂聲音響起:“擅調官兵,此罪一也。擅殺藩王,此最二也。調動官兵,縱火洗掠升龍,與謀反有何異?太祖在時,列安南為永不征伐之國,但有陳氏在其位,斷不征伐,祖制如此,郝風樓全然無視,他要做什麼?這等恃寵而驕之輩,若不加以懲治,日後人人效仿,又當如何?陛下,事關重大,如今朝野惶惶,四鄰憂心如焚,昨夜,朝鮮國使李顯,便過問此事,可見……”
朱棣面無表情,通天冠的珠簾之後,一張老臉晦暗不明。
幾個骨幹的大臣垂坐,不發一言,最激動的反而是一些低階的清流,他們一個個,悲憤莫名,慷慨陳詞,猶如經歷了父喪。
事情比想象中的嚴重,這已經牽涉到了朝廷以文制武的國策,涉及到了官兵的調動問題。此外,又牽涉到了藩國,無論哪一條罪狀,都足以讓犯事的人承擔不能承擔的後果。
更重要的是。大家並不喜歡郝風樓,十分不喜歡。
其一,此人是個武夫;其二。這個傢伙做了許多在清流們眼裡很是荒誕的事。
有這兩條,就足以大家牆倒眾人推了。
太子朱高熾面無表情,他側坐在椅上,不發一言,對他來說,以他現在的立場,此時發言。顯然不太合適,所以他很聰明的選擇了沉默。
倒是解縉暗暗心急。
他越聽,越覺得不是味。
這些清流實在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分不清主次之間的分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