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部分(第3/4 頁)
解縉慢悠悠地道:“近來朝中沒什麼不妥吧。”
“回解公的話,沒什麼不妥,大家都很安份。”
“噢,老夫還以為都察院的御使會躁動呢,看來他們也是貪生怕死之輩。”解縉低下了頭,便撿起了奏書去看。
這書吏似乎領會到了什麼,笑著道:“其實……有許多人義憤填膺,還不是為了諒山的事,只是眼下……”
解縉光顧著看奏書,卻不理他。
書吏只得尷尬的走了。
解公……這是什麼意思呢?
無論是什麼意思,這一場莫名其妙的對話,卻終究還是悄然傳了出去。
都察院,天子心意已決,御使們本來還肯安份,畢竟他們素知陛下的心性,這件事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可是突然之間卻是有人開始躁動了,首先,便是南京道御使劉石上奏,抨擊郝家妄圖擾亂聖聽,矇騙天子,懇請天子收回成命。
有人起了頭,後頭就開始一窩蜂了,大家像是瘋了一樣,這個大義凜然,那個一副拼命的架勢。
京師之中,頓時流言四起,動盪再生!
…………………………………………………………………………………………………………………………………………………………………………………………………………………………………………………………………………
砰……
朱棣狠狠地拍案。
他的胸膛來回伏動,旋即將一份奏書撕了個粉碎。
這份奏書便是無數彈劾奏書之一,裡頭大言不慚,竟是要代表天下百姓,前來請命,就憑他一個小小御使也配代表天下百姓麼?他代表天下百姓,豈不是說,朱棣是個獨夫民賊,站在了天下百姓的對立面,若是不順著他的話去做,便是昏君麼?
朱棣獰笑,他怒了。
當然,冤有頭債有主,這些個混賬御使,還有一群湊熱鬧的清流,在朱棣眼裡不值一提,而事實上,朱棣之所以憤怒,自然不會是這個原因。
這些人,算得了什麼,在朱棣眼裡,不過是一群螞蟻而已,他站在高處,俯瞰眾生,哪裡會在乎這些人。
只是……
朱棣的眼眸掠過了一絲殺機。
事情看上去已經很清晰了,先是夏元吉極力反對,上了奏書,苦口婆心,口口聲聲的說是為了江山社稷,而緊接隨後便是漫天的奏書進了宮中,這意味著什麼?這些人當然是不值一提,可是為何夏元吉前腳來彈劾,大家就一窩蜂的來了。
結黨!
拉幫結派!
莫非有些人認為,只要人多勢眾就可起到法不責眾的效果,莫非以為,只要暗中籠絡這些清流御使就可以形成輿論,左右宮中麼?
豈有此理!
就在昨日,他還在為夏元吉的事踟躇不定,夏元吉雖然大膽,可畢竟還是有功的,而且品德、能力都不過,是君子,也是幹才。可是現在來看,此人……不過是個偽君子罷了,嘴上冠冕堂皇,背後卻是機關算盡,以仗義為名,妄圖拉幫結派,甚至想要改變自己的決策。
這當然絕不允許,任何一個天子都決不允許!
朱棣又拿起了夏元吉的奏書,這份奏書一直襬在案頭上,而現在,他拿起來,對著奏書冷笑,睹物思人,彷彿在他的對面,就是那個面容清瘦,卻總是‘大義凜然’的夏元吉。
最後,朱棣似乎變得‘心平氣和’起來,只是他的眸光卻深邃了幾分,他慢悠悠的道:“來人。”
一個太監,乖乖的從殿中的角落走出來,躡手躡腳,曲膝跪下,身子佝僂一團,作洗耳恭聽狀。
“傳錦衣衛指揮使同知……”
“遵旨。”
那太監匆匆的離開了。
而在整個暖閣裡,所有的宮人和太監大氣不敢出,天子如老僧一般坐定,不發一言,可是大家都明白,今日的陛下很生氣,而且既然請了錦衣衛來,那麼必定有人要倒黴了,能讓陛下親自喊錦衣衛來處置的人,必定不會是一個小人物。
……………………………………………………………………………………………………………………………………………………………………………………………………………………
第二章到,厚著臉皮求點月票!(未完待續。。)
第六百六十一章:迫在眉睫
金陵震動。
事情急轉直下,素有君子之名的戶部尚書夏元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