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部分(第3/4 頁)
母后一切反應,可謂得體到了極點。並不曾失了半分的禮數。只是……她到底在想什麼,朱高燧卻是一概不知。
朱高燧心裡苦笑,卻還是咳嗽一聲,打起精神道:“母后的大壽之期轉眼就要到了,兒臣在想,前些日子,宮中出了許多事,這時候理應乘著母后的大壽來給宮中添些喜氣。況且母后養育兒臣的大恩大德,兒臣縱是萬死也難報萬一。兒臣日思夜想,總覺得如今克繼大統,兒臣不能盡心盡孝,承歡於母后膝下,心中本就委實難安,此番大壽必定要風風光光才好,如此,也算能讓兒臣安心一些。”
本以為徐太后這個時候必定反對,畢竟遇到了這麼大的事,這個時候,哪裡還有什麼心情辦壽?傻子都知道這是朱高燧為了澄清流言而故意為之。
原本朱高燧早就打算好了徐太后拒絕之後,自己努力勸說幾句。
誰知徐太后略略沉吟,便道:“如此……甚好,你說的對,宮中遇到了這麼多凶兆,是該增添些喜事了,這事兒就讓陛下來辦吧,陛下的心意,母后領了,這份情也是要承的。”
朱高燧一聽,心裡不禁咯噔了一下,母后答應得如此爽快,這又是為什麼?根據這邊的訊息,母后這些日子都是神情恍惚,悲不自勝,這時候真有過壽的心思麼?
沒有,必定是沒有的,可是母后如此爽快,又是怎麼回事?莫非她早就知道事情的真相?知道那一夜,父皇和皇兄還有魏國公人等都是他殺的,因此將他恨之入骨,無論如何也想傳點東西出去,而外頭的郝風樓與他裡應外合,覺得這一次壽宴乃是最佳的時機麼?
如此一想,朱高燧的心裡冷了下來,微不可聞的發出一絲冷笑,卻依舊道:“若是如此,那麼必定要大操大辦才好,這一切,兒臣來盡心即可,母后好生休養就是,兒臣還有事,暫且告辭,母后多多保重。”
徐太后微微一笑,帶著幾分溫情:“高燧……”
這是徐太后喊他的小名。
朱高燧轉身要走的腳步停了,禁不住頓了頓身子,側過身去道:“母后還有什麼吩咐?”
徐太后朝他微笑道:“你也要好生保重自己,哀家只剩下你這麼個兒子了,知道了嗎?”
朱高燧頜首點頭,道:“有勞母后關心,兒臣為了母后,也會保重自己。”
徐太后揮揮手道:“皇帝自己去忙自個兒的吧。”
目送朱高燧出殿,徐太后的臉上那一抹微笑還未散去,她愣愣地看著朱高燧的背影發呆,竟是不知在思量著什麼,良久,她才收回目光,似是想起了什麼來,慢悠悠的道:“來人,去冰窖,取幾個嶺南送來的荔枝來,哀家嘴裡有些淡了。”
她低了柳眉,遮住了眼簾,誰也看不到她的眼眸深處裡閃動著什麼。
…………………………………………………………………………………………………………………………………………………………………………………………………………………………………………………………………………………
朱高燧則是走出了萬壽殿,往前走幾步,還未上步攆,前頭卻有個老太監在這兒跪著多時了。
朱高燧上前,這老太監壓低聲音道:“奴婢周安,見過陛下,吾皇萬歲。”
朱高燧稍稍駐足,冷冷地看著他,道:“母后這幾日,吃用還好麼?”
周安道:“回陛下,倒還算正常,只是前日子的時候,奴婢見寢殿裡沒有掌燈,可是裡頭卻有動靜,奴婢不是在寢殿當值,所以並不曉得動靜是什麼,次日清早故意去問伺候起居的兩個宮人,她們都說娘娘只是起夜,並沒有什麼不同。”
頓了一下,周安像想到什麼,連忙又道:“哦,是了,今兒清早的時候,奴婢給娘娘梳頭,太后對著銅鏡愣了好一會兒,足足有一炷香功夫,後來說了一句,嗯……對,那一句叫‘未亡之人,留之何用。’”
朱高燧凝眉,一字字的聽著,仔細咀嚼了一下,覺得有些異樣,可又覺得沒什麼不妥,他心裡頓時很是煩躁,最後冷冷一笑道:“繼續看著,有什麼訊息,立即呈報,稍有耽擱,就要你的狗命。”
周安連忙應下,道:“奴婢遵旨。”
朱高燧甩了袖子,走了。
這一日,朱高燧很忙,忙得不可開交,從青州來的賴俊已經回來了,朱高燧將他召喚入宮,深談了足足一個時辰,隨即賴俊心事重重的從宮中出來,緊接著便是錦衣衛指揮使馬鈺,馬鈺從宮中出來時,滿頭大汗。
宮中的一些大太監也神神秘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