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4/4 頁)
樅道。
“可是祠堂的事?”
楊樅點頭,道:“還有祠堂前的那塊牌坊。”
“牌坊?”
族長微頓,待熱湯送來,讓兒媳婦將孫子孫女抱走。死人的事,不好讓小輩聽見。
“是忌諱孫家那閨女的事?四郎怎麼說?”
端起熱湯,楊樅潤了潤嗓子,將楊瓚的顧慮和提議說明,又道出辦族學一事。
“這都是四郎的主意?”
“四郎和我商量,想問問族裡的意思。”楊樅道,“一切由族裡決定。”
族長沒急著表態,沉思半晌,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難為那孩子。”
“大哥?”
“本就是族裡惹出來的禍,還要小輩來周全。我這個做伯父的,當真是臊得沒臉!”
“大哥快別這麼說,族裡也是為四郎好。”
“好?”族長搖頭,“旁的不說,單是孫家那個閨女,裡裡外外惹出多少麻煩。”
提到孫家,楊樅不由皺緊眉頭,閉上了嘴。
“四郎體諒他十叔一家,不做計較,做長輩的可不能偏著良心說話。”
“大哥……”
族長抬起手,止住楊樅。
“還是見識少,揣著私心。幸虧這事沒成,要是成了,麻煩更大。”
誰家沒有親戚,找不出摽梅之年的姑娘?
同為楊姓,多一層“姻親”更能拉近關係。日後為兒孫輩謀個出身,尋個差事,也更好開口。
將親戚家的姑娘說給人做妾,必會被戳脊梁骨。但考慮到兒孫的前途,拼著臉面不要,總要賭上一賭。
族長嘆了口氣,道:“孫家的事鬧出來,未必全是禍事。有了這場風波,知道好壞的都得仔細想想。”
就算不吃教訓,有他和族裡老人壓著,也不敢亂生心思。
楊樅點點頭,“大哥想的周到。”
“說到底,是我為儲存十弟的顏面,沒早點處置,委屈了四郎。”
這次過後,一族之內,再不會有人揣著私心給楊瓚保媒。外人敢打主意,也會被族人舉著掃把掃出去。
就此而言,楊瓚也算因禍得福,了卻“半樁”心事。
至於拆牌坊,建族學,族長有九分贊成,餘下還要詢問族中老人意見。
“的確是晦氣。”
要是旁的地方,還要多思量。偏在祠堂前,進出都要經過,留著這塊牌坊,當真是讓人心裡膈應。
“這事說明白,老人們多會點頭。”族長道。
“再有,辦族學是好事,該族裡出錢。建在哪,收多少人,都由老人商量。和里長說好,有親戚鄰里尋上門,好說便罷,胡攪蠻纏,自有處說理。”
“大哥,這辦學的銀兩,還是……”
“不必多說。”
打斷楊樅的話,族長道:“這不是一家的事,關乎全族,你得聽我的。回去同四郎說,他有心,做伯父的很是欣慰。等族學建好,延請有真才實學的儒師,才是緊要。這是都得仰賴他,族人可沒那個本事。”
楊樅無奈,只能點頭。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