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4/4 頁)
衙役知曉不好,不得不揮舞鐵尺,擋在疑犯身前。
繼續砸下去,不死也成殘廢,還如何問話,怎麼查案。
因事發突然,結束得也相當快,除禁衛和顧卿手下錦衣衛,在場眾人,少知遇刺的是楊瓚,受傷的是劉瑾。多數以為,殺手的目標是朱厚照。
天子在場,禁衛錦衣衛保護四周,費偌大力氣,行刺一個四品僉都御使,令人無法置信。說出去,十人中必有九個不信。
楊瓚自南歸來,縱然海上不便,路上總能動手。
從登州衛到京城,欽差隊伍穿行魯地幾府。一路之上,山林險地不缺,下手的機會定然不少。偏偏要等到京城,在廠衛和三法司的眼皮子底下動手,絕對是腦袋被驢踢了,而且不只一腳。
“讓開!都讓開!”
“攔路者與疑犯同罪!”
十幾名衙役揮舞著鐵尺,攔開周圍百姓。
一名番役提醒,行刺之人是否抓淨,尚未可知。假使有人躲藏,趁機攛動百姓,利用民意,在亂中取疑犯性命,非是不可能。
“謀刺之人,罪證確實,可交刑部發落。他人知情與否,當需重審。”
六人抓著疑犯,餘下則抬起傷者,衝開人群,快步返回順天府。
經衙役高喊,眾人冷靜幾分。
牽涉行刺之事,非同小可,絕無法善了。
萬一引來懷疑,被押入順天府,關進刑部大牢,哪怕查證清白,歸家之後,也會被異樣目光看待。即便無罪,也會被故交鄰里疏遠,想洗清名聲,怕是難之又難。
不能怪他人冷漠。
趨利避禍,人之天性。
在場有幾名讀書人,最先考慮清楚。心驚之下,忙揚聲勸說眾人,不要被賊人利用,讓開道路,容衙役過去。
“謀刺之事,非同小可。諸位父老還需讓開道路,容幾位差人離開。”
“早些過堂,必能早些戳穿陰謀。”
“陛下返回宮城,吾等聚集在此,阻礙法司衙門,無異於相助賊人。諸位父老聽我一言,暫且歸家,事情當會水落石出,犯人必將伏法!”
對讀書人的尊重,令勸說十分有效。
道路讓開,百姓退到兩旁。
衙役抱拳謝過,迅速前行。同官兵匯合,押解疑犯,分別往順天府和刑部關押。
搜出賊人的酒樓茶肆,被官兵層層包圍,不許進出。
待人群散去,由錦衣衛當場問話。凡可疑者,都被錦衣衛和番役押走,連同抓到的三名殺手,一併送往詔獄,再行審訊。
“凡有嫌疑,一概捉拿,絕不輕縱!”
牟指揮使發了狠,再不見往日寬厚。下令北鎮撫司上下,寧可抓錯,不容放過。
牟斌也是無法。
江浙事了,趙榆抓回十幾人,都出自北鎮撫司。身為指揮使,責任無法推脫。為免晚節不保,牟斌只能提前致仕。
奏疏已經寫好,只等時機遞送。
知機而退,讓位顧卿,好歹能得一分恩榮,保留體面。哪承想,臨到最後,竟出了這麼一檔子事!
事情查清,尚不功不過。
無法揪出主謀,休言恩榮致仕,怕會到牢裡住上幾年。
牟斌如何不怒?
恨窮髮極,手段之狠,酷吏難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