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4 頁)
帶回瓜果菜蔬及香料種子,被民間廣泛種植。太宗高皇帝年間,船隊出海也曾載回紫檀等良木。”
終於要道出真實意圖,楊瓚頗有幾分緊張。
“臣歸京時,曾在城中見到多名番商。可見,國朝雖未遣使,番商卻從未曾斷絕往來。”
“楊先生是說?”
“臣曾聞,海外有糧,畝產高於稻穀黍麥。可許番商以利,令其遍尋糧種,於皇莊內試種。如能尋到豐產良種,解軍餉之急,民生之困,陛下當功比漢武唐宗,必為萬世稱頌!”
估算現下年月,美洲的金銀和作物應已開始流入歐洲。土豆需要改良,玉米的話,有種子就能成長。
楊瓚對農業不熟,但後世的高產作物,卻是知道幾種。
在燈市見到的幾個大鬍子番商,不似歐洲人,更像是往來海上的中東人。有錢能使鬼推磨。由他們做中間商,效率遠高於組建船隊,自行出海。
重要的是,短時間內,用不著和滿朝文武打嘴仗。
如果說動朱厚照,提前將高產作物引入大明,應對後續的天災人禍,多多少少,總能多幾分把握。
必須感謝彈劾皇莊的王御史,不是這位仁兄,楊瓚還想不起這件事。只能說機緣巧合,無心之下,給楊瓚送上梯子。只要牢固不斷,借力向上爬,已是必然。
朱厚照被楊瓚說得熱血沸騰。功比漢武唐宗,為萬世稱頌,想想就很激動。
自外邦引入糧食倒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在皇莊耕種。萬一走漏訊息,又會被言官噴口水。
看出朱厚照的猶豫,楊瓚上前半步,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講述一番。
朱厚照舒展眉心,眼睛越來越亮。
“楊先生以為有用?”
“臣以為有用。”
“好!”
朱厚照痛快拍板,就這麼辦!
“陛下英明!”
楊瓚行禮,告訴自己,放心還早。只是邁出第一步,其後必有更多阻力,必要振作精神,才能同某些愛好挑事的同僚大戰三百回合。
熊孩子犯熊,冒險陪上一回,又有何妨。
為胸中僅存的熱血,楊小探花握拳,拼了!
正德元年,正月庚子,楊瓚回京第三日,天子駕臨奉天殿。
受夠西角門的逼仄,接到換地早朝的口諭,文武群臣無一人反對。
御階前,站著一身蟒服的谷大用。
昨日,楊瓚上請完畢,順帶又抽劉公公一頓。讒言惑君,不將天子帶向正道,兩罪並罰,抽得比上次更狠。
朱厚照沒有阻止楊瓚。
經過楊侍讀的一番剖析,朱厚照驟然發現,在胳膊不夠粗之前,嘗試和群臣掰腕子,實在不是個好主意。就算贏了,也會疼上十天半個月。
身為天子,本應是操控棋局之人,擼袖子親自下場,實在不夠明智,完全是傻到冒煙。
不承認自己犯熊,錯的必須是旁人。
想到劉瑾幾番“進言”,朱厚照差點親自動手。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劉公公這頓抽都是“實至名歸”,半點也不冤枉。
於是乎,“短暫”間隔之後,噩夢成真,劉公公二次臉腫,覆成豬頭。
據言,因樣子過於悽慘,司禮監王提督都生出惻隱之心,對下邊的人發話,在消腫之前,輕點收拾。
輕點下手,而不是不下手。
劉瑾關在屋裡,對著牆角垂淚。
想幹點壞事,怎麼就這麼難?
姓楊的是他今生最大的剋星,沒有之一!
“天子升殿,跪!”
比起劉瑾和張永,谷大用的聲音少去幾分尖銳,聽著還算順耳。
楊瓚隨群臣跪拜,起身時不小心按到前臂,好懸沒有呲牙咧嘴。
抽人是個力氣活,想要可持續發展,必要勤加練習。
大殿之上,文武皆以為將繼續昨日“議題”,要麼天子暴怒甩袖,要麼又有幾個倒黴蛋被大漢將軍拖走。
不料,朱厚照改換作風,雷厲風行,不給群臣開口的機會,先一步令谷大用宣讀聖旨。
“天子敕:召前總鎮兩廣地方太監韋經還朝,查貪汙稅銀,依律嚴懲。”
“召鎮守江西太監董讓,鎮守薊州太監劉琅還朝,交司禮監法辦。革鎮守山東太監朱雲,鎮守陝西太監劉雲三年祿米。”
“命錦衣衛嚴查各地鎮守太監,凡有貪酷擾民,斥而不改者,俱押解還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