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4/4 頁)
將也不會見到文官擼袖子,就遠遠躲開。
不是打不過,而是下手沒有輕重,稍不留神,打死怎麼辦?
楊瓚體力一般,卻有金尺長劍在手。
這等犀利兵器,非必要,還是不要用來傷害同僚感情。
劉公公就可以被傷害?
這個嘛……楊御史揹負雙手,邁著新掌握的四方步,走出新建官衙,瀟灑留下二字,再議。
朱厚照深體楊瓚“辛苦”,特地下旨,楊先生可再留數月。但是,朕生辰之前,必須還京。
楊瓚領旨謝恩,留在鎮虜營,一邊屯田,一邊借錦衣衛渠道掌握訊息,判斷時局。
八月末,天子下敕,安化王心懷不軌,對先帝口出怨言,罪大惡極。念其主動認錯,舉發寧王有功,免死,除爵,貶為庶人,全家發貴州龍場驛。
王府屬官幕僚,除三人之外,均隨其流放。
值得一提的是,閆璟被定為幕僚,加入流放名單。舉發反信之功,由王府長史頂替。
身在官場,眼色十分重要。
姓閆的敢和楊僉憲玩心思,且有舊怨,無需楊瓚親自動手,自會有人代勞。
內中運作,乾淨利落,任誰也挑不出毛病。
平白得功的長史,自會對楊瓚感恩戴德。流放貴州的閆璟,翻身無望,能不被安化王捶成破鼓,就是謝天謝地。
王位繼任者,聖旨上未提出一字。
安化王的叔伯兄弟,侄子侄孫,都是眼巴巴的瞅著,滿懷希望,爵位能落在自己頭上。
苦等半月,天子終於下旨,將爵位賜給楚府嫡次子。
眾人傻眼。
非是爵位不能旁落。
一樣姓朱,高皇帝血脈,繼承爵位倒也說得過去。但是,被餡餅砸到的,竟是個不滿三歲的娃娃!
世子請封,尚要等到十歲。
三歲的娃娃封王,不是胡鬧嗎?
內閣上疏,六部九卿叩稟,英國公等武臣勳貴,也齊聲勸說天子,請收回聖命。
朱厚照拉下臉,按輩分,論資格,比嫡庶,這個人選最合適,無需再言!
不能管理王府事務?
無礙。
“長成之前,入宮讀書,與皇子相伴。十五就藩,自有王府長史司忠心輔佐。”
話到這個份上,眾人再不明白,就是腦袋被門夾過。
天子之意,分明是藉此時機,收回財權,削弱王府實力。趁繼任者沒長成,將寧夏衛所,邊鎮武將,全部換成忠君可信之人。
作為當事人,三歲的楚府嫡子,就算知道實情,也不會怨恨,反而會感激聖德。
如果沒有這道聖旨,長大之後,一個輔國中尉就算頂天。得封藩王,簡直是鴻運當頭,喜從天降,餡餅直接砸過來,噴香流油。
入宮陪伴皇子,更是天大恩典。
今上現有兩女一子,既嫡又長。不出意外,定是長公主和皇太子。
這樣的好事,多少宗室貴戚求都求不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