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1/4 頁)
地吞鬼。提高實力,以防不測,所以一直很安靜。”
魔與妖的預感,確實也是挺準的。我和前哥點了點頭,六指魔嬰居然白了紫雪一眼,搶過筆寫道:“不過,越是危險越刺激哎。小爺喜歡死了!走吧走吧,去秦皇地宮搞破壞嘍……”
結果,三胖沒寫完,紫雪提著他的腦袋。抓起來,兩者又回到了吞鬼葫蘆裡。
前哥也不多說,前去拜謁舊主的決定也不受打擾。當下,他拉起我,跳出了窗外,化為一道流星,向著東邊秦皇陵御空而行。
前哥速度並不是很快,至少我沒有被吹得眼睛睜不開的感覺。但在空中幾個眨眼之後,我們已遠離了西安市區,進入秦皇陵所在的臨潼區。
我們沒有走什麼旅遊主線路,直接從空中直飛驪山南麓。不過,臨近那邊時,還是能看到所有的戒嚴卡子還沒有撤去,整個龐大的陵區只有燈光,已然沒有任何車輛進入,裡面也沒有車輛,那真是一片異樣的死一般的寂靜。
不多時,前哥帶著我落在驪山一片矮峰上。放眼看下去,華清池景區也是一片寂靜,不見人影,只見燈光。驪山北麓,巨大的地宮封土堆在夜色中顯得無比的寂寥。
其實,在山上望之,光看封土堆,你已經感覺不到秦皇陵地宮封土堆的威嚴氣勢了。兩千年來的風雨侵蝕、人為毀壞,曾經七八十萬人開工修陵的場面已無復想象;巍巍壯哉的地宮封土堆早已淪為塵世風煙中一道似乎渺小的突起,不復當年氣象。相反,皇陵周邊的陪葬坑開發性建築,比如皇馬俑博物館,倒還來得有氣勢一些。
唯一能讓人震撼的,就是我們眼下那突起的封土堆,無論風月如何變遷,如何損壞,從來沒有發掘、失盜過,這也是吸引各方人們的所在。相反,幾乎是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對此陵是保護有加。當然,民間的暗地盜墓不論,官方還是很尊敬它的。
官方的保護,也許是因為始皇的功績,至少完成了華夏的大部分統一,確立了封建帝王制,開了歷史先河,統一文字、度量衡之類的。
而現在,處於峰頭草木間,吹著來自渭河的涼涼夜風,我面對眼前整個陵區的風水佈局,突然又有了一種感悟。
我轉頭看向前哥,他身如標杆,長髮蕩蕩,神情嚴峻到極致,目望著地宮封土堆,眼裡的情緒還是頗為複雜的。就他這身形,果斷也是兩千來年前的軍姿遺風,倍兒有風味。但在此地追憶舊主,倒也多了幾許滄桑與深沉的感慨。
我放眼四周,天眼功能依舊未恢復,陰陽眼功能倒是恢復了些許,不禁低聲道:“前哥,晚上我翻看相關資料時,說當年秦皇墓選址於此,坐西向東,意味著秦人自東邊今山東地界來,有面東望祖之寓意,還有始皇生前東巡作為佐證。現在看來,恐怕並非如此了。那時的承相李斯,也果然是一代陰陽高手,身手不論,但在風水一學上絕對是大師。”
“斯丞相?”前哥語有疑惑,但依舊目望地宮封土堆,並不望我。
看樣子,前哥也懷疑我的說法,他對於陰陽風水不太精通的。而我受益於《陰陽秘卷》,自然還算懂了不少。
“嗯,李斯。他之選址、設計於此,確實是很有眼光。”我點了點頭,直說胸中想法:“據《陰陽秘卷》風水篇記載,華夏地脈亦稱龍脈,起於萬山之祖。崑崙神山,自西向東如龍行之勢遊蕩,過西安,偏東南過洛陽,北上越南京北側,蜿蜒至正穿紫禁城下,再向東北迤邐伸至瀋陽側,最終於長白山東端入海。凡龍脈之龍身過地、龍爪伸張之地脈山勢所過之處,皆可為帝王之都,但這遠不及西安、洛陽、BJ三地之龍氣盛勢,是以此三處所建後世王朝,國祚皆長。甚至明成祖朱棣亦從南京遷都BJ,保大明江山長治。滿人自上京來,亦定BJ為都。時至今日,不必過多而言。”
前哥聽得也是點了點頭,依舊遙望地宮封土堆,道:“野花,為何西安、洛陽、BJ所建王朝更長治一些呢?”
對於我來說,這相當於是專業上面的問題了,自然有解,道:“西安,為龍頸之處,龍之心、氣二魄所在處,一頸領全身;洛陽為龍胸之地,氣昂盤宇;BJ為龍腹之地,穩沉八方。至於其他龍爪、龍尾、背腹鱗片餘勢之地建都,氣脈不久,遊移不定,國運動盪不堪,何談久治?甚至現在的朝#韓半島,朝之地便是龍尾鱗餘脈之處,你不知那邊的人在三胖的帶領下活得叫一個苦逼了!”
話落,六指魔嬰居然從吞鬼葫蘆裡冒出頭來,得意地伸小手在空中劃寫:“彼三胖非此三胖之經天緯地、人中龍鳳之材。雖皆為三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