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2/4 頁)
場。他來的時候充滿著緊張與期待,而離開的時候就帶著一股必然的決心。
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他要準備最後一次測評,迎接畢業。
接下來的兩個月,閔琛要帶領柏愛、開始今年最後一場的全球巡演。
他們分隔兩地,卻在一起努力。
一千多公里的距離,其實……也並不遠。
第一百二十三章
每學期裡兩次的全院測評,是整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最為隆重的事情之一。
在過去的兩次測評中,戚暮完全沒有感受到學院裡的緊張氣氛,因為阿卡得教授每次都讓他正常的進行授課,不給他任何時間進行復習。不過這一次,在距離測評還有一週的時候,阿卡得教授卻停止了他的課程。
面對戚暮的疑惑,阿卡得教授這樣解釋:“小七,你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缺點需要老師來指點了,你現在最欠缺的就是經驗。在你以後的人生中,你的技巧會一步步提升,對音樂的感悟也會越來越深刻,所以到最後……你大概會超越老師。”頓了頓,阿卡得教授搖搖頭:“不,應該是……你早晚會超越我。”
這樣的話太過誇讚,讓戚暮不由地道:“老師,我一直非常敬仰您,您是我最崇敬的小提琴家,我想我這輩子應該都無法達到您的高度……”
“小七,”阿卡得教授將手中的琴譜輕輕放在了一旁,認真地抬首看向戚暮,“我一直相信,未來的古典音樂界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你作為我的學生,怎麼可以對自己這麼不自信呢?這樣吧,這大概是你要參加的最後一場測評了,這次的測評曲目由你自己定,我想知道……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曲子。”
簡短的一段談話,就決定了戚暮接下來要自行選擇測評曲目。
後來戚暮有再問過阿卡得教授,是不是真的只是為了增強自己的信心,對方才將這次選擇曲目的機會還給他自己。
而之後阿卡得教授也說了,確實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是希望看看戚暮會選擇什麼樣的曲子,來考察他可愛的學生對自身實力的瞭解。
當然,最終戚暮所選擇的曲目,也沒有讓阿卡得教授失望——
《春天奏鳴曲》。
這首貝多芬的《第5號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寫於其早年時期,與後期激昂熱烈的情緒不同,因為這首曲子的第一章描繪出了一片生機盎然的春天景象,因此被後人稱作為《春天》。
這首曲子的難度實在算不上多高,尤其是與戚暮之前兩次測評的樂曲難度相比,根本相差太遠。但是阿卡得教授卻對這次的選曲十分滿意,並給了戚暮一整個星期的時間去練習。
一首曲子,分為技巧和表達兩個難關。
在前者方面,阿卡得教授一向認為戚暮並沒有太多缺陷,甚至可以說達到了人生中的某個瓶頸——即使這個瓶頸是大多數人這輩子都無法遇見的。
而在後者上,前幾天阿卡得教授的好友蘭斯大師從維也納來到了巴黎看望老朋友。作為一位感情細膩、對情緒掌控非常細緻的小提琴家,蘭斯大師驚訝地表示戚暮琴聲中的戾氣已經漸漸消失,甚至開始明朗澄清起來。
而當這種時候,一首看似“普通”、實際上卻非常有內涵的曲子——《春天奏鳴曲》,就恰到好處地來了。
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首曲子,戚暮特意請了鋼琴系的蘭斯特幫助他進行了一天的練習。
畢竟《春天》是鋼琴、小提琴合奏曲,倘若只有小提琴一人獨奏,那麼就算是戚暮,也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這首曲子。
七天的準備時間過得飛快,當戚暮正式準備好測評的時候,已經到了最後一天。
距離他來到這所學院,也已經過去了大半年。戚暮甚至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拉著行李箱、跨入這座學院大門的景象,也記得在特招考試中,被阿卡得教授刻意為難的情境。
……但是到現在,一切都已經過去了八個多月,成為了往日的浮雲。
在最後一天的傍晚,戚暮和阿卡得教授一起將這所琴房認真仔細地再打掃了一遍。當然,基本上都是戚暮在動,阿卡得教授在一旁製造垃圾——吃巧克力。
過去了八個月,阿卡得教授還是非常喜歡吃巧克力。這樣甜到心裡的甜食一向不是戚暮所喜歡的,但是最近在阿卡得教授的帶領下,他卻也會每天都吃上一塊。
當被問及為什麼自己會這麼喜歡巧克力的時候,阿卡得教授理所當然地說:“因為我是都靈人啊!”
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